本篇文章1463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带动下,陕西苹果、永定蜜柚、广西芒果、赣南脐橙等农产品成为消费者中的“爆炸性产品”。这些带有原生态色彩的农产品正通过网络走向千家万户,从而准确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目前,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有效地连接供求关系,从而打破贫困地区的“资源约束”。然而,从长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电子商务扶贫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司司长齐曾表示,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整体规模还很小,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硬瓶颈”和“软约束”:从产业主体的角度来看,许多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只是“有自己的一张桌子”。企业过分依赖政策倾斜和“股东输血”;从资源要素来看,人才、资本和数据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痛点;从支撑体系来看,适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根据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2017年,全国农村网上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被视为开发蓝色海洋的农产品仍处于小规模生产。2017年,全国农产品网上零售额为2436.6亿元,仅占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4.4%(5.48万亿元),即使在全国农村网上零售额中,这一比例也不到20%。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由于农村工业基础落后,商品流通严重缺乏标准化,“农产品涨价”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
“目前,农产品涨价和工业品下乡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对信息化的接受度低,购买力有限。从全国来看,农村电子商务还没有看到一个真正成功的模式。”曹磊表示,互联网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城市电子商务正趋于饱和,各大电子商务公司开始抢占农村市场,而发展缓慢的农村电子商务也开始受到重视。然而,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也暴露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痛点。
在享受政策红利的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零售巨头为此展开了几轮角逐。就在去年,阿里巴巴集团选择了10个深度贫困县向全国销售贫困家庭手中的优质农产品;苏宁推出“中国特色馆”,为贫困地区的产销对接、商品交易和数据共享提供服务支持;京东的做法是以品牌为核心,通过组织领导、技术授权和精准营销来实现扶贫。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电子商务扶贫之所以受到业界重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电子商务突破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时间空限制,能够有效破解贫困地区发展中的“信息鸿沟”和“孤岛效应”。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和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第二,农村是扶贫的主战场。将互联网思维和电子商务基因注入农业,可以充分盘活农村市场,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也给农村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方向带来了新的启示。业内知名专家罗庆琪认为,扶贫首先要从思想上入手。摆脱贫困的首要意义不是在物质上摆脱贫困,而是在意识和思维上摆脱贫困。其核心是提高穷人的发展意识,激发他们内在的发展动力。
在京东看来,京东在过去几年的扶贫实践中始终强调工业扶贫,其核心是帮助贫困家庭建立一个能够自主运作的机制。如今,在电子商务等零售模式的推动下,更先进的消费理念和成熟的消费行为正迅速渗透到所有人和地区,消费驱动的品牌经济增长正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也认为,电子商务扶贫不是单一应用层面的创新,而是多个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创新。它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中国农村的组织和结构,同时,它也将对世界的公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标题:电商扶贫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