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0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近日在第四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上表示,海事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是多方合作的结果。一方面,这离不开海关、外汇等政府部门不断深化政策创新,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航运公司、租赁、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在业务上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海事金融再上新台阶。
政策创新和企业需求相互促进
自由贸易试验区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高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自贸区服务政策创新与企业需求相辅相成。以天津保税区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为例,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分局外汇业务司副司长张宏伟表示,从宏观上看,“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开放等国家战略为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看,天津保税区租赁企业丰富的业务需求也为管理服务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提供了不竭的创新动力。
"政策创新的土壤来自企业的需求."张宏伟认为,通过创新政策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提出更高、更深层次的需求,这反过来又会推动政策创新。
天津港航局副局长王表示,成立不到一年的天津港航局,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从立法、行政、行业服务、政策调整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例如,正在起草《天津市水陆运输管理条例》,并加快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立;充分压缩申报流程,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
中国国际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魏表示,东江保税港区具备发展租赁业的良好基础条件,可以进一步巩固东江“国内通关”地位,增加税收优惠。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具有东江模式特色的租赁资产管理平台,包括公司确认、资产流通和交易环节,以提升租赁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压力。
租赁支持离岸设备制造业“走向全球”
韦表示,持续的金融业务为海上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租赁是航运企业青睐的融资方式,在实践中也有力支持了中国海上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为租赁业深入参与国际航运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魏认为,租赁公司应着眼于全球和离岸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利用资本推动国内制造业“走出去”。例如,航运公司的物流供应链,制造业中的游轮设备;另一个例子是,私营企业在国外购买码头和港口设备,这些都是值得租赁公司关注的业务点。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支持制造业“走出去”。
但与此同时,支持离岸设备制造业“走出去”对租赁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创新,航运市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长航国际航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京表示,清洁能源、无人驾驶、港口装卸技术发展等技术创新将对航运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无论是专业化能力还是国际化整合,都对租赁公司租赁物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机构帮助海事金融发展
元海达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金海表示,如今,整个航运产业链的发展正处于每40年左右一次的大容量周期的转折点。总体而言,整个航运融资结构的特点是资金缺口大,未来机遇多。
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总裁刘承认,目前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业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企业在海洋装备产业链中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但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如果我们能够运用金融手段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就能够为海上装备制造业提供关键支持,发展海上装备制造业。
国际知名邮轮设计公司蒂尔堡-雷耶斯集团总裁卡洛斯·雷耶斯(Carlos h. reyes)表示,中国巨大的离岸市场和金融市场正吸引着世界各地有能力、有经验的离岸服务提供商、供应商和邮轮制造商的目光。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以为中国带来高水平的制造能力,将金融资源与制造能力结合起来。可以说,中国的邮轮制造业和其他离岸产业。
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船舶制造业中的助推作用?
华信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何表示,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自律,防范自身风险。面对国内外资本成本等风险,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策略;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做好服务创新。例如,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如何增加服务和产品的创新,这可以为离岸企业和租赁公司的发展提供帮助。例如,证券公司可以帮助租赁公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拓宽租赁融资渠道,防范流动性风险。保险公司可以努力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在整个航运业务中为出口企业和租赁公司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保险服务,为其海外业务拓展保驾护航。
标题:多方协力助推 海事金融获长足发展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