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6字,读完约3分钟
七曲山
七曲山一侧的乡土敬畏与爱
“北拜孔子,南朝文昌”,七曲山文昌大庙可以说是东方神秘主义信仰的典范。 唐代以前被称为“善板祠”。 我在祭奠晋代大好人张亚子。 当地人奉为雷神,即梓澍的本土保护神。
进入宋元时代,随着祭祀规格的提高,“梓潼神”和道教神祀的“文昌星神”逐渐混合,神格化水平飞跃,终于进化为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的大神,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元仁宗加封“文昌”。
七曲山大庙(来自网络的照片)
在文昌大庙外面的应梦仙台,石阶上雕刻着可爱的猴子、佛手和仙桃。 古柏林浑浑噩噩从我耳边扫来,这松籁之音向不远的斗拱古风盘陀殿吹去,据说盖着这黄色琉璃瓦的元代古殿是大庙现存最早的建筑,文昌帝君张亚子当初在殿内的盘陀大石上修炼。
晚清湖南文昌宫殿,文昌信仰遍布大江南北。
大庙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当然是庙会。 可以说是四川最有代表性的庙会。 每年举行两次。 春节从农历2月1日开始分15次举行。 是为了纪念文昌帝君的生日。 秋节从农历8月1日开始分15次举行。 是为了纪念文昌帝君的成道,参加庙会的人每次都在几十万人以上。
20世纪84年代初,一度中断的庙会再次复兴,那几年很少热闹,所以赶庙会就变大了。 那时,满山跑的是人,最热闹的庙会一定是1984年的秋天庙会。 武林奇人海灯法师回到了和他缘分很深的七曲山。 那个少林海灯热风靡全国,各地听到谣言很多人都来了。
1939年七曲山大庙
梓潼文昌庙会又称“文昌会”,起源于古老的文昌祭祀,清代咸丰年间,文昌祭祀被朝廷列为礼部祭祀典,晋升为国家级祭祀典,以文昌宫为支撑点的文昌文化遍布全国,七曲山文昌祖庭的祭祀活动进入了鼎盛时期。 文昌祭祀只有春节,干隆四十四年( 1779年)在梓潼县令朱廉的倡议下,开始举行秋节,此后一直沿用。 文昌祭祀是庙会的重要副本,过去庙会期间娱乐人的民俗活动相当多,最重要的是文昌扫荡、欢迎神会、大蜡会、烧礼香等。
迎神会是官民合祭文昌帝君的活动,正月十二日,将帝君及其父母的神像从大庙抬到梓潼城内的文昌宫供奉7天,唱7天的大戏让帝君和民同乐,然后正月十八日送回七曲山大庙,神像欢迎入城时,各家
最近几年,随着文化道统的衰退和经济潮流的横行,文昌庙会从以前宗教意义深远的祭祀文化转变为集祭祀、民俗、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民俗节日。 现在,庙会的特色和民俗参加性固然变淡了,但依然热闹,在红男绿女形成的滚滚人潮中,梓潼人的唱法般甜美柔和的叫卖声一片。
梓澍人亲切地称呼文昌帝君为“老公”。
非常虔诚的乡民围在文昌大殿前的古柏身边,用长满茧巴的手抚摸树干,用双手抚摸自己的脑门和脸颊,他们相信这古柏深深地隐藏着文昌帝君的灵气和文气,亲切的帝君用这棵树的气息加在他们身上,有些乡民颤抖着红色
古柏苍苍七曲山
资料来源:“梓潼观光”微信公众平台
方志四川省的一些照片,音视频来自网络,只是传递越来越多的消息。 复印件中包含的图像、音视频的版权归原始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暖的提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
请指示从“方志四川”( id:scsdfz )转载。
原标题:《【方志四川史文化】七曲山,一方乡土的敬畏与爱》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七曲山,一方乡土的敬畏和爱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