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6字,读完约6分钟
共有51种,166万粒,成品和原材料总重量超过40吨。这是山西省太原市公安机关正在查处的一起跨省生产假冒保健食品案件。缴获的假冒保健食品的功效从减肥到调节免疫力,从缓解疲劳到改善睡眠不等。
最近,全国各地警方在没有正规厂家、准确生产日期和质量检验的情况下,查获了大量“三无”保健食品案件。这些“三不”健康食品中,有许多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广受欢迎,享有“效果明显”的美誉。大多数受害者是中老年人,他们可能会赔钱并伤害自己,而其他人可能会危及他们的生命。
“明显的疗效”主要是由于非法药物的添加
最近,许多警察揭露了大量有毒有害健康食品的案件。
江苏省如东县警方近日在三门峡市和河南省洛阳市捣毁了一个假春药窝点,其中包括三门峡市的1万多箱假“蚁力神”和300多公斤各种胶囊;洛阳生产窝点发现100多种假冒春药及半成品,总重量超过7吨。
河北、湖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机关联合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破获一起利用互联网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摧毁了覆盖全国的庞大犯罪网络,捣毁了22个黑窝点和黑工厂,查获15万箱降糖有毒有害食品,涉案金额达12亿元。
湖北、山东和河南警方联手,缴获了10多万种“三无”保健食品;吉林省吉林市警方近日查获“降血压、降血脂”有毒有害健康食品,涉案金额超过100万元...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记者搜索了“保健食品”、“有毒有害”等关键词,发现近三年来,与保健食品相关的刑事案件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一审判决案件有432起,2016年有564起,2017年有741起,今年迄今有166起。“许多‘三不’保健食品服用后有明显的‘功效’。事实上,非法药物在起作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食品、毒品和环境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雷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消费的增加,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根据警方查获的大量案件,许多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法药物,可能造成金钱损失,严重危害健康,有些甚至可能致命。“检获的减肥产品主要是非法添加西布曲明和酚酞;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主要是非法添加来缓解疲劳;盐酸二甲双胍被非法添加到降糖药物中。”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调查支队队长陈刚表示,南通市警方查获的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案件主要涉及减肥、降血压、降血糖、治疗风湿病、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方面。这些非法产品无一例外都含有国家禁止非法添加的物质。添加到“三无”保健食品中的违禁药物副作用大,且没有固定的比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工作人员任人通过对2013年至2016年初媒体报道的270多起保健食品犯罪案件的研究发现,约2.59%的案件中受害者在食用有毒有害保健食品后死亡。
花20,000到30,000元买一台机器并为专家开办一个免费诊所是一种惯例
将一把药粉和几把玉米粉在脸盆中混合搅拌,然后装入胶囊,再装入漂亮的包装盒中,成为一种没有卫生消毒和剂量标准的爆炸性春药。这是最近湖北和河南公安机关查获的一起假冒保健食品案件。
陈刚告诉记者,在南通警方破获的案件中,被捣毁的生产窝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生产场所大多隐蔽,设施简单,工艺粗糙,生产环境肮脏。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调查支队的工作人员宋丽说,这种犯罪是高度有组织的,在犯罪链的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分工,从原材料到包装盒,从胶囊壳到商标,所有这些都是由专门的团伙生产的。
机器原材料在线采购,网络联系,快递。宋丽说,一个“三无”保健食品生产的巢穴,只能通过花20000元到30000元购买胶囊充填机,一些添加搅拌机,这将是更有效率,而散装药物,包装盒,胶囊壳,商标等。经常在网上购买。在整个犯罪链中,团伙之间不一定相互认识,他们主要通过社交网络软件进行沟通,并通过快递方式送货。
有许多销售惯例,重点是中年和老年消费者。出售假冒健康食品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些是在实体店出售的。例如,最近在如东县破获的这一案件的第一条线索来自对当地九家保健品商店的检查,警方循着这条线索,最终摧毁了河南的两个生产窝点。
更多的是网上销售、“直销”、电话直销等形式。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督司司长李永军表示,“销售”的主要目标是老年人。主要有四个套路:第一,以健康和健康为噱头,编造一个“魔术陷阱”来治愈所有疾病;二是以专家诊所为招牌,制造不可或缺的“恐慌陷阱”;三是以自由活动为诱饵,编造千年难逢的“廉价陷阱”;第四,在照顾老人的幌子下,制造了照顾老人的“家庭陷阱”。
电话直销主要是建立专门的电话销售窝点,获取潜在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然后组织招聘电话接线员,培训营销技巧,并以各种方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如“科学概念”、“专家诊断”和“商业奖励”。
一些有毒有害的假冒健康食品经过层层包装后,甚至涌入微信群和朋友圈,成为“爆炸性健康产品”。最近,在浙江省台州市警方破获的一起有毒有害食品案中,犯罪分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销售了4200万盒有毒有害健康食品。
重点监管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加强中老年群体的科普工作
“很难找到,很难获得证据,也很难打击整个链条。”经过几轮专项打击,南通警方直言不讳地表示,打击假冒伪劣保健品犯罪存在诸多困难。
李春雷分析说,为了避免这种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犯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相互配合的,而且大部分环节都是分阶段在不同地区生产,分别加工,分阶段销售,因此很难彻底摧毁一个犯罪链条。
针对保健食品犯罪“三不”的特点,李春雷、宋丽建议相关打击监管部门加强与相关网上商场和社会软件开发企业的合作,加强网络数据监控。相关电子商务企业也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协助国家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防止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在平台上自由流通。
陈刚认为,要重点加强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城乡结合部之所以成为犯罪分子设立生产、销售窝点的理想场所,主要是因为人口流动性强、监管不力。网格治理应该在这些领域加速,不留下监管空空白。
李春雷表示,在严厉打击和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应加强保健食品科学的普及,如组织志愿者在社区进行宣讲,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功能,筛查相关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全面减少保健食品生产和销售中的“三无”空现象。
标题:揭秘“三无”保健食品地下产业链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