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9字,读完约7分钟
开辟合作新路,继续获得新动力
上海合作组织:乘风破浪,稳定深远
青岛街头随处可见欢迎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标语。记者周照片
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最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作为2018年中国主要的国内外交活动之一,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将于6月举行。峰会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和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智库报告《乘风破浪稳中求远:上海合作组织17年进展评估》。报告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史、动力和对中国的意义入手,深入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目前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确保其稳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起点领域的合作实践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解决边境问题的国际组织,也是21世纪第一个新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经过17年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区域性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和北京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联合发表的《乘风破浪稳中求远: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报告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成员国间起点较高的区域合作实践。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与传统的对抗和零和博弈思维完全不同,体现了成员国超越传统区域合作模式的愿望。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王金国表示,上海合作组织包括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发展水平。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扩大,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追求包容和共同发展的意愿和宗旨,堪称“上海精神”的最佳体现。
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具有典范意义,高度异质的成员国从双边合作走向集体行动。如欧盟、东盟、非盟等传统区域合作组织。,为同质性更强的国家提供了一种区域合作模式,为国情差异巨大、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国家之间开展有效的区域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努力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来促进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有望为欧亚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做出贡献。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也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参与中亚事务的唯一成熟稳定的多边合作机制,也是中国推进欧亚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对国际体系态度的转变,即从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和接受者转变为建设者和贡献者。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有利于推动地区经贸合作由双边向多边转变,进一步增强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上海合作组织也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依托现有合作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促进多边、双边和跨地区合作。印巴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后,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推动中亚和南亚成员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制度平台,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职能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经济合作仍需加强
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新成员,这带来了如何消化扩张效应的问题。这使得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合作不畅,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一大不足。尽管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的范围、规模和深度不断扩大,但该组织框架内经贸合作的有效性仍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济合作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经贸合作领域签署的一些协议没有落实,有些甚至陷入了“文件落实文件”的陷阱。此外,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等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相关的重大项目进展缓慢。
为什么会这样?该报告的作者、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曾洪翔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各方的认知和利益诉求存在明显差异。成员国中存在着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追求的问题。中亚国家经济结构相对简单,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这使得它们优先考虑优化自身经济结构,这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项目的目标有些错位。因此,短期双边经济和贸易合作协定更容易达成,而长期区域合作协定则难以签署。从长远来看,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职能将更加侧重于具体问题,不可能在建立长期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方面取得突破。
在推进“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发展战略对接方面,曾洪翔表示,两者对接合作已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例如,“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和哈“光明之路”计划已初见成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已进入经贸合作协议谈判阶段。然而,在实现战略对接的过程中,上海合作组织自身融资平台的缺乏、国与国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壁垒以及对接过程的缓慢都制约了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的协调发展。
建立共识谱写新篇章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安全合作。会员数量的增加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国际社会民粹主义、反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抬头之际,上海合作组织无疑是一股潮流,有助于减少成员国之间互动的不确定性,维护地区稳定。曾洪翔表示,上海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对所有成员国来说都是机遇而不是挑战,对国际社会来说是恩惠而不是威胁。只要成员国共同努力,达成共识,上海合作组织一定会取得进一步发展。
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合作组织应积极推进“三个对接”,即“一带一路”建设应与成员国发展战略对接,上海合作组织公共产品供给应与成员国具体需求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应与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有效对接。只有做好这一“三个对接”,成员国才能因持续受益而增加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可,才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彰显自身价值。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应加强在安全、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四个领域的合作。目前,在安全合作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需求日益突出。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必要弥补经济合作的不足,使之与安全合作齐头并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韩华认为,在“上海合作组织”存在的中亚安全形势相对较好的情况下,经贸合作应充分释放和利用安全红利。
提高人们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成员国的公众舆论和社会基础极大地影响了它们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认同,这尤其适用于中亚成员国。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需要完善人文合作的长效机制,扎实细致地推进人文合作,提高人文合作的效率,以增进成员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和相互沟通;另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应加强民生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成员国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只有巩固成员国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上海合作组织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发展动力。
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战略投资和制度认可,为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有效地保障了该组织的开放性以及成员国所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未来,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海合作组织也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进而实现自身的巩固、发展和超越。(记者周)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上合组织: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