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33字,读完约9分钟

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始于小额金融。2015年初,我开始研究小额信贷,并推动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小额信贷研究中心。当时的重点是“良好的金融和良好的社会”。很快,人们发现小额信贷作为包容性金融在政府官员和国际上更受欢迎。从好的方面来看,普惠金融似乎更好地概括了我们所说的“好金融”的含义,因此它进入了普惠金融的研究领域。三年来,随着研究和观察的逐步深入,我们对普惠金融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需要探讨的新问题。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普惠金融的前世:演变与困惑

普惠金融一词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2006年才提出和倡导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前没有相关的实践。普惠金融的前身是小额信贷,后来是小额融资。如果小额信贷是以接受者能够负担的价格帮助穷人的金融,那么根据研究,一些欧洲国家的教堂早在中世纪就开始这样做了。他们系统地向穷人提供低息或无息小额贷款。20世纪5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借助政府的力量介入这一领域,例如印度,该国通过建立开发银行向低收入人群提供补贴贷款,但当然没有成功。失败的教训向世界证明,政府不可能以贴现利息的方式直接向穷人提供小额贷款。自1960年代以来,一些非政府组织大规模参与了这一领域的工作,如1961年成立的非营利组织accion和1970年成立的非营利国际组织opportunity international,它们为数百万穷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国创办了格莱珉农村银行,为贫困农村妇女提供金融服务,形成了以社区共建为特征的团体信贷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努斯教授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随着实践的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提供的服务逐渐从小额贷款扩展到储蓄、保险、支付等金融服务,小额信贷也逐渐演变为小额金融。后来,实践者发现,当更多的利益群体进入时,不再是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而是需要政府、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合作,从制定规则到维护秩序到行为自律,于是包容性金融的概念被提出。普惠金融不仅包括小额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类型和模式,还包括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普惠金融是一个包含金融领域的产品、组织、法律规则和监管的系统。具体的金融活动应指小额信贷。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普惠金融概念产生后,带来了新的困惑:小额金融作为一种旨在帮助穷人的金融服务,应该由自己来做,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监管呢?原因在于,如果这项服务做得不好,穷人会受到伤害。再往前一点,2010年印度安得拉邦发生了一场小额贷款债务危机。过高的债务和超过36%的贷款利率导致贫困的借款人相继自杀,这导致了印度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最近,2008年美国出现了因向穷人提供次级抵押贷款而引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更接近国内的是中国的现金贷款。自2016年以来,发生了债务人自杀和因高烧而在现金贷款中受伤的悲剧。为什么“利他主义”的行为反而伤害了他?只有一种可能的解释,那就是修行者忘记了好处。有两种人忘记了他们的兴趣。一种是帮助别人实现他们最初的意图,但他们在金钱的诱惑下忘记了最初的意图,变成了背叛者;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利润。他们都可以有意无意地牺牲“普遍利益”的旗帜,实践“私利”。它的行为效果与传统金融一样,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锦上添花。更可怕的是,当面对无知和无能为力的弱势群体时,会造成坠入雨中的伤害。显然,面向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并不都是亏本出售的。只要收入能够支付成本,就有可能赚很多钱,比如现金贷款和各种高利贷。直觉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特别的决心,从业者将需要一分钟才能转向业务目标。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规则并监督其实施。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包容性金融服务对象层面——寻找真正的蓝色海洋

一般来说,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都是被传统金融忽视的群体。具体而言,它应该包括低收入、低抵押贷款的个人群体以及微型和小型企业。更具体地说,服务对象分为(1)极端贫困群体,他们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商业目标,但有能力工作和改善他们的愿望;(2)收入固定或不固定但暂时需求购买力不足的消费群体;(3)个体经营团体和由微型企业经营的微型企业;(4)中小企业。从各国小额金融机构的实践来看,在不同层面提供服务的难度和盈利能力是不同的。此外,所有位于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集团(雇员少于5人)的金融机构只要得到集中培育,就会获得丰厚利润。例如,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服务集团定位于小贸易商和小手工业集团,净资产收益率约为30%,不良率不到1%,30年内总资产达到12.3亿美元(当然,利率也极高,一度达到70%);例如,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和墨西哥的Compatu小额信贷银行在业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而可以登陆资本市场(这两家银行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上市)。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看来小额信贷真的能赚钱!但问题来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小额信贷或包容性金融?如果你能赚钱,市场的无形之手将会引入金融之手来灌溉干旱的土地。你为什么需要人工干预?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细看之下,我们发现所谓的普惠金融服务集团并不都那么有吸引力,尤其是当面对极端贫困群体和中小企业时,商业利益驱动的资金流无法通过,而且存在障碍。因此,这两个群体真的是饥饿和包容性金融的蓝色海洋。相反,其他地方离红海很近,比如对没有场景、没有抵押担保、没有信用调查的低收入工薪阶层的消费贷款(所谓的三笔非消费贷款),以及对一些地区的个体户和微型企业的贷款。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在上述四个层次的群体中,虽然他们都具有无抵押、无信用记录、无信用记录、高还贷风险的特点,但都被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所抛弃,而在其中,个体户、微型企业和低收入的固定收入群体,由于他们的贷款金额小(每次几百到一千元不等)、期限短(几天)、有一定的还款来源,他们可以支付较高的利率。金融机构对这些群体施加相对较高的利率(例如,如果有良好的风险控制技术,如通过大规模交易对冲风险,或通过数字信息技术降低风险控制成本和交易成本,收入前景将更有希望。然而,对于最贫困的中小企业来说,情况并不乐观。普惠金融想要帮助的所有贫困群体,尽管他们有工作能力,没有独立管理的想法,也没有借钱的意识。这绝对不像借钱给他们试图通过金融“帮助穷人”那么简单。相反,他们必须首先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发展的信念,找到发展的道路。这些事情已经超出了传统金融机构愿意做的范围,只有那些非政府组织或格莱珉银行的微型金融组织才会采取行动。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格莱珉银行组织了一个贷款小组,每周召集小组成员开展活动,帮助无知无助的农村贫困妇女树立自力更生的信念,通过修建家庭厕所用文明教育她们,激励她们努力工作,通过经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得到小额贷款的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格莱珉银行模式的核心价值不是金融,而是为农村贫困人口建设社区。显然,没有一个传统的金融机构愿意学习这种模式,甚至许多成功的微型金融机构也不愿意学习。因为这种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培养客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所以发展速度太慢。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微型金融机构为高收入个人、自营职业者和微型企业服务,而不是本文提到的“赤贫者”。如上所述,后者自身发展目标明确,资金需求相对较大,有一定的还款保证,能够承受较高的利率,因此受到小微金融机构甚至一些传统银行的青睐。因此,在普惠金融领域,只有少数服务进入最贫穷者的水平,更多(甚至过多)的服务进入低收入个人和微型企业的水平。前者是真正的蓝色海洋,而后者已经成为(或开始成为)红海。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除了赤贫者,还有一个群体经常被包容性金融运动所忽视,但这也是一个真正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世界各国都发现中小企业非常重要,它们贡献了全国就业、纳税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半以上,但它们也是风险相对较高、利润相对较薄、融资相对困难的企业。风险很高,他们需要有相应的抵押贷款,但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或者收取高利率来弥补信用风险,但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相对较低,承受不起高利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融资难度)比微型企业更大,利息承受能力更弱。因此,除非存在其他风险,否则金融机构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虽然通常的方式是由政府、担保公司和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不足以鼓励金融机构放贷,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因此,中小企业是普惠金融的另一个难点,也是蓝海。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因此,如果按照本文将同样是包容性金融服务的人分为上述四类,那么真正的蓝色海洋只有上端和下端,中间部分就变成了红海。指出普惠金融中蓝海和红海区别的原因是,普惠金融不是商人的不毛之地,当海水变色,由蓝变红时,其部分客户群体可能成为商人激烈竞争的目标。但是总有一部分是商人不想参与的,那就是蓝色的海洋。至于变红的部分,需要随着商人的日益关注而逐渐退出普惠金融领域,而后者必须成为普惠金融的真正关注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不是静态的。随着金融服务的深化,需要普惠服务的对象将越来越少。当然,这正是包容性金融运动所期待的。

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小额信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标题:普惠金融的认知变化 与蓝海之辨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