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44字,读完约7分钟
金融技术领域第一个顶层设计的金融技术发展计划已经正式落地,其对持有金融许可证、强调技术属性的金融技术巨头的影响已经成为业界主要关注的问题。在分析人士看来,从央行披露的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必要限制和支持这个庞大的金融科技集团。
强化科技属性
8月22日,央行公布了金融技术发展规划(2019-2021)(以下简称规划)。在三年计划的发展目标中,提到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技术市场参与者。分析师认为,这一重任可能不仅落在持牌银行的金融技术子公司身上,也落在包括batj在内的现有金融技术巨头身上。
近年来,在金融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从“互联网金融”到“强化科技属性”,从宣布“不做金融”到“更名”,金融科技巨头所谓的“去金融化”行为一度引发市场投机。然而,目前,巨人的金融布局步伐从未放缓。最新消息是,今年5月16日,杜晓曼金融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30%的股份,成为巴奇首家完成消费金融牌照布局的互联网巨头。
事实上,只要涉及金融业务,金融许可证是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金融业务更像是互联网巨头的“试验田”。有了经营金融业务的实际经验,这就成了他们的优势。只有当他们有自己的场景来催生技术时,他们才能更好地对外开放和提供服务。
在实践中,一些大公司已经在金融技术生态系统中确立了差异化定位。例如,目前,苏宁金融成立了苏宁金融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负责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建设和出口。小米金融主要提供实物金融服务,围绕集团生态链进行。
正是因为我们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认识到科技属性和能力对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大力加以布局,金融科技业务的成就在大公司的经营收入中变得越来越突出。例如,腾讯2019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来自金融技术和企业服务的收入为229亿元,同比增长37%。
技术输出模式的转变
在构建金融技术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技术开放和共建成为金融技术巨头发展的关键词。
根据该计划,应通过应用编程接口(api)和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深化跨境合作,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金融业务整合、解构和打包成模块,支持合作伙伴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进行组合和应用,通过各行业优质的渠道资源创造新的业务范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
分析人士指出,开放api和sdk是中国银行开放的典型模式。聚焦建设开放式银行是银行突破数字转型升级瓶颈的重要手段。未来,金融技术与银行的合作不应局限于流程和产品层面,而应着眼于生态共建。
在服务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方面,JD.com探索并提出了“组件化”的概念,将“一云+三大中间站+开放平台”的服务灵活分离。通过模块化输出模式,银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合技术服务,实现“自主可控”的技术应用。
京东数码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数码科技公司,京东数码分公司的金融科技业务必须与金融机构共同打造,而不是简单地将技术或互联网流量输出给金融机构。
不可否认,从概念到具体应用,开放已经成为中国领先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特定产品的落地,搭建开放平台的价值日益凸显,技术开放给金融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
例如,蚂蚁金服的财富号相当于蚂蚁金服为支付宝的基金公司提供了一个自营头寸。基金公司根据《财富》杂志的内容提供专业的金融产品、金融教育和高级金融服务。财富数字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能力帮助这些专业产品和高质量服务准确地匹配大量用户。《财富》杂志已经上线两年多了,吸引了80家基金公司入驻。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机构交易用户数量增加了70%,固定投资用户数量增加了170%。居民机构的平均交易量是同期非居民机构的62倍,前者的资产管理规模是后者的68倍。
警惕“赢家通吃”
在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支持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根据该计划,金融技术是由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所以,既然是金融创新,就必须接受金融监管。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们应该警惕高科技可能带来的垄断问题,这不仅会阻碍市场竞争,还会给监管带来更大的挑战。
日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出台,主要着眼于金融控股集团的稳定运行和防范金融风险,也为金融科技巨头发展金融业务打开了大门。持有金融许可证并强调科技属性,在这种监管游戏下,金融技术巨头们未来该何去何从?
苏宁金融研究所金融技术中心主任孙杨提出了金融技术巨头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成为生态连接器,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技术巨头连接互联网的巨大流量,获得更多的生态角色;二是通过金融技术“扶持”金融业务,促进普惠金融、小额信贷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使能”要求从前端到后端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并通过系统和服务不断提升其服务业务。
那么,金融技术巨头在发展道路上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将走向何方?
孙杨指出,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现在只销售产品,金融机构很难将他们购买的“分散”产品聚合起来,形成一股业务合力。未来,要求金融技术巨头提供咨询、整体解决方案等合作,真正为机构的业务发展贡献价值,让机构获得利息收入、运营收入和用户的生态成长。金融技术公司在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时,需要考虑其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直接构建完整的系统。相反,他们应该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初级到高级的金融技术体系。
“未来,金融技术公司将成为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是单一的产品提供商。未来,金融技术产品将更多地来自具有实际业务运营经验的金融技术巨头,而不是专门开发金融技术产品的制造商。”孙杨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金融技术的竞争逐渐向深水领域转移,一些金融机构已经从积极与互联网巨头合作转向大力发展金融技术的自主研究,这势必给金融技术企业带来压力。该计划提到,应根据法律法规探索建立金融技术子公司等创新模式。近两年来,建行金科、工行科技、中行金科等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密集成立,有可能成为目前互联网金融科技巨头的主要竞争目标。
孙杨指出,传统金融机构诞生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实力雄厚,他们了解机构的痛点,知道如何与其在线金融科技产品和业务进行交付和合作。虽然金融技术巨头拥有非常高质量的产品、算法和系统,“阳春白雪”并不一定适合“夏利巴人”,有必要深入了解传统金融机构的痛点。未来,金融技术模式的竞争必然是多巨头的竞争,这将在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技术子公司、金融技术巨头和新兴共同基金机构之间形成竞争和平衡。
标题:金科巨头怎么调:强调技术 防范“通吃”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