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3字,读完约9分钟
8月20日,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区正式揭幕。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区制度创新以来,在过去的六年里,这里设想的202项制度创新得到了复制和推广。作为自由贸易区“严阵”的“领头雁”,上海自贸区可谓名副其实的“制度创新提供者”。
制度创新为企业释放政策红利
在过去的六年里,FTZ的企业数量与负面清单的长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
经过五次修订后,外国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减少了80%以上,从2013年的190个减少到2019年的37个。在过去的六年中,该地区新成立的企业超过6万家,是过去20年中同一地区企业数量的1.6倍。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超过11000家,约占总数的20%,高于自贸试验区上市初期的5%。
"上海自由贸易区对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近日,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焕忠向《证券报》表示,该公司落户上海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后,享受到了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政策的重叠优势。例如,FTZ保税区的进口货物仓储可以免除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仓储没有时间限制,可以进行简单的商业加工。经海关办理相关手续后,境外进口艺术品可在保税区展出,进口环节暂免关税和增值税,为客户节省了资金和时间成本,并有利于建立文化产品和艺术品国际贸易交流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开放力度很大,新兴产业有许多发展机遇。”
据了解,为促进上海自由贸易区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一线自由化、二线安全高效管理”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不断深化。推出了“先进区、后申报”、“一区注册、四地运营”、“多证融合”和全程电子注册等一系列创新措施,使数据跑得多、人跑得少,企业摆脱了繁琐的申报工作。
胡焕忠说:“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前,艺术品的入境通关需要20多个工作日,但现在可以减少到5个工作日,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而且使流程更加便捷。各种政策促进了文化艺术品在国内外的流通,并促进了贸易便利化。自2013年7月以来,文化产业平台艺术进出口总额已超过370亿元,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已逐步成为全国最便捷、最高效的艺术出入境通道。”
此外,上海自由贸易区还实施了标准国际“单一窗口”管理制度,该制度已与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本完全接轨。港口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服务企业超过27万家。企业申报的数据项目在船舶申报中减少了65%,在货物申报中减少了24%,为企业节省了20多亿元的累计成本。
金融开放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目前,上海自贸区已成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聚集地。为了更好地服务机构和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和双向投资,上海自贸区建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体系,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联动机制。
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区诞生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管理等一系列开创性金融改革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副行长朱成北(60万)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诞生而诞生,也是首批通过金融时报子账户核算单位制验收的银行之一。朱成北介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已为近4000名自由贸易客户提供了高效的金融交易账户服务。利用ft账户跨境融资的便利,为区域内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融资服务,不仅为本地企业提供日常营运资金支持,还为科技型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提供跨境担保融资,为大型集团客户提供海外M&A融资。
其中,科技型企业lx智能工程公司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服务的客户,主要生产集成信息系统和弱电智能系统。进口专业设备和软件的年采购量约为200万美元,进口采购合同允许分期付款。企业使用英国《金融时报》网上银行系统进行小额结售汇,只需两分钟,无需提交业务背景信息即可完成交易。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汇率变化和支付节奏自主控制购汇时间和金额,从而更好地管理汇率波动风险。
据悉,截至2018年底,商业银行、金融公司、证券公司等56家金融机构已直接进入自由贸易账户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境内外外汇融资总额相当于1.41万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除了金融体系的开放,上海自贸区还拥有多个国际金融交易平台,使上海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目前,海外机构在国际黄金板块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在“上海黄金”国际定价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原油期货上市交易以来,市场整体运行稳定,市场参与者稳步增加,日均成交量跃居世界第三位。
一些举措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推广
2019年,中国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措施。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议,中国将建立六个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从2013年到现在,中国有12个自由贸易区,包括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形成了以严阵为首的开放新格局。随着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辐射范围将显著扩大。
目前,FTZ已经积累了202项可以复制和推广的体制创新,包括81项投资便利化、64项贸易便利化、23项金融公开创新和34项事后监督。
“目前,自由贸易账户已经复制并推广到海南、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区。下一步,它可以在长江三角洲复制和推广,并最终在全国推广。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为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中国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上海财经大学浦东研究所执行主任肖本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资本项目可兑换性体现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们与香港有很多互连机制,如沪港通、深港通等。这促使海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此外,原油期货等商品以人民币计价,股票和债券被纳入国际主流指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非居民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和债券已达3.7万亿元,同比增长25%。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有进一步提高,表明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明显提高。”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司司长霍英利在国务院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司副司长袁媛表示,在过去的六年里,自由贸易试验区共进行了106项试点改革,并得到了国务院的推广和推广;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商务部)总结发布了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供世界各地参考,共43个;各部门复制和推广了53项改革试点经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告诉《证券日报》,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为中国的金融开放提供了一个压力测试区。通过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可以更好地检验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的衔接,从而促进中国全面开放的大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建立一个新的区域,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
7月22日至23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视察时指出,上海新区是在过去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外开放的新拓展,是改革的新进展。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基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完善空房改方案,实现集约化发展,让这片土地飞出新的金凤凰。
8月6日,国务院同意在中国香港(上海)附近建立一个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备受关注的《中国(上海)临港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已公布。
根据该计划,到2025年,将建立一个相对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体系,建成一批开放程度较高的功能平台,集聚一批世界级企业,区域创新和竞争力将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将大幅跃升。
肖本华认为,上海自贸区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如放宽银行业外资市场准入,加大外汇债券市场开放力度。上海自贸区新区金融改革应以实体经济为出发点,支持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发展,以资金自由流动为目标,借鉴国际惯例,为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使新区成为新一轮金融扩张开放的前沿。
朱成北对新区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和“走出去”项目,非居民信贷规则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例如,参照国际惯例,放宽对融资期限、比例和用途的限制。二是在FTZ新区试点单一账户体系,通过多部门协调实现本外币监管一体化。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综合信息监控体系,将本币和外币综合监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企业无需多次提交开户申请材料,金融机构可以在遵循会展业三大原则的基础上,为FTZ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第三,我们应该为总部经济引入有竞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
标题: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供给的“领头雁”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