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1字,读完约3分钟

毕英利马钢

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样化支付方式的出现以及公众消费习惯的逐渐改变,公众对现金服务业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传统的现金服务业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有必要借助大数据思维来推动现金服务业务的转型,提高现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大数据背景下现金服务业务转型的思考

目前,传统的现金服务业务模式仍存在诸多缺陷,包括:受经济效益的影响,人员短缺,管理方便,流通领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需求没有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个别营业窗口、菜市场等特定场所人民币流通的清洁度有待提高;由于流通纪念币(钞)的识别困难,直接影响到此类货币存款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受损人民币的回收机制还不完善,回收工作还存在尽职调查、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公众没有意识到主动将受损人民币存入银行业金融机构;防伪货币的协调和联络工作还存在不足,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还不完善,无法及时共享资源。

大数据背景下现金服务业务转型的思考

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建立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现金服务大数据平台应包括三个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大数据监管平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大数据应用平台和服务平台。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整合或重新开发现有业务系统,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扩展的大数据监管平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大数据思维,整合现有数据资源,改造大力推进银行业的现金服务业务;公众可以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及时了解提供现金服务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交预订要求、投诉和建议。

大数据背景下现金服务业务转型的思考

笔者认为,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对于相关金融机构推动现金服务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小面额人民币的供应能力可以提高。借助大数据应用平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实时、准确掌握本单位现金库存情况,在分析各网点对不同凭证需求的基础上,为网点小面额现金调剂服务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借助大数据服务平台,公众可以实时了解附近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小面额备用金存量,并根据需要提出预留服务,方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小面额备用金标准。

大数据背景下现金服务业务转型的思考

人民币在流通市场的清洁度可以显著提高。借助大数据监管平台,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科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不同凭证的存量结构以及不同凭证中新增和退回凭证的比例,提高区域或行业流通市场不同凭证的清洁度。

大数据背景下现金服务业务转型的思考

普通纪念币的收集和交换渠道可以更加顺畅。借助大数据应用平台,可以建立近年来发行的常见流通纪念币(钞)的图案和公共防伪特征的样本数据库,供柜台业务人员接收和兑换纪念币(钞)时参考,柜台业务人员也可以获得在线专家指导。公众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了解各种纪念币(钞)的收集和交换服务信息。

大数据背景下现金服务业务转型的思考

受损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可以得到改善和完善。在大数据框架下,通过建立有缺陷和污损的人民币样本币和兑换标准的数据库,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柜台人员开展兑换业务提供参考和依据。柜台人员也可以在线咨询。不完整和污损的人民币兑换服务信息也可以在大数据服务平台上发布,方便公众就近获得满意的服务。

大数据背景下现金服务业务转型的思考

反假币成员单位的合作模式可以走向成熟。利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升级现有的防伪货币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实现防伪货币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同时,通过建立面向公众的假币举报和咨询服务平台,真正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反假币工作合力。(制图:龚田甜)

标题:大数据背景下现金服务业务转型的思考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