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9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北京讯(记者蒋)老龄化的形式越来越严峻,老年消费的供给不断面临新的挑战。6月18日,CPPCC市委常委围绕“进一步对外开放服务业,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的主题,对全市重点养老机构进行了视察。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视察中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有526家养老机构在运营,其中70%以上的床位是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的。对此,很多委员指出,目前本市养老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但大众化养老机构的供给仍然不足,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更多的床位供给结构,完善供给体系。

七成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注册老年人349.1万人,占注册总人口的25.4%。“按照‘低端保障、中端供给、高端市场’的原则,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改革。”据李红兵统计,截至2018年底,在京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289家,工商注册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有19家,养老床位10.8万张。在该市的218家公共机构中,59%也是公立和私立的。

七成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

除了资金来源,这个城市的养老服务设施规模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市场趋势。数据显示,除了规模较大的集中养老机构外,目前北京市共支持建设了275个街道和乡镇养老中心,共建成运营192个;在社区一级,通过采取“政府免费提供设施,服务提供者低补偿经营”的方法,北京已经建立了75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并计划在2020年建立1000个。对此,多位委员在讨论中建议,城市应增加面向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机构数量,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特别是增加价格和定位更为大众化的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数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七成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

事实上,今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城镇企业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企业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扩大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活护理需求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专家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

七成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乔·教授也表示,要解决所有老年人普遍受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布局”,但要帮助大多数老年人解决仅靠政府补贴的养老问题确实很难。“政府应突出政策的导向作用,使整个产业形成政策支持、社会建立和市场促进的局面。”乔对说道。

七成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

李红兵介绍,近年来,为引导各方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北京降低了准入门槛,完全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并实施了养老机构备案制度。如果工商注册养老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它们可以在同一个区和行政。通过该地区的绿色渠道集中登记;民政部门作为社会服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在其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可以设立若干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此外,在资金支持方面,社会将建立一个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每新增一张老年病床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4-5万元,养老中心最多可获得450万元的建设补贴。“在2014-2016年养老中心集中建设期间,政府投入近5亿元建设补贴,并鼓励社会直接投资超过20亿元。”李红兵说。

标题:七成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