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3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去年7月江湛高速铁路的通车,改变了湛江人过去每隔五六个小时往返粤西和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轨迹,将拥有2200万人口的粤西地区推向了“高速铁路时代”。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广东正努力以精确的差异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1月1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一核心、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模式推进会,强调构建“一核心、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模式,是广东当前和今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出发点。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其中,“一个核心”是以广州和深圳为基础,推进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深度融合;“一带”是将广东和粤西变成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珠链形成沿海经济带;“一区”将粤北山区建设成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发展区。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会议强调,要正确把握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化的关系,将差异化融入协同化,实施高层次、精准差异化的协同发展。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粤东和粤西地区不再被简单地视为与珠江三角洲不同的“整体”,而是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工业条件和基础设施发展自己的工业经济。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产业分工,这可以减少各地区产业发展的同质化."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万璐表示,区域功能和产业分工不尽相同,这使得它们的发展路径不同,从而实现了优势发展的目标。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基础设施优先

“一个核心、一个地带、一个区域”的概念始于去年6月。2018年6月,广东省委十二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功能区为主导的广东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北方生态开发区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一区域发展战略将广东的区域发展模式明确界定为三大板块,分别实现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以广州和深圳为主要引擎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深度融合;重点建设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形成链条,形成沿海经济带;粤北山区将建成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发展区,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区域发展,基建先行。半年多来,广东交通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开创了“一个核心、一个带、一个区”的局面。

以粤西为例。去年7月江湛高速铁路的通车,改变了湛江人过去往返粤西和珠江三角洲五六个小时的交通轨迹,将拥有2200万人口的粤西推入了“高速铁路时代”。湛江西站站长熊在接受采访时说,从去年7月到12月底,该站共运送旅客130.2万人次,达到127.2万人次。他说,预计今年春节期间一天的旅客发送量将超过3万人。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轨道交通不仅开启了珠江三角洲与粤西的连接通道,也开启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经脉。大量开发项目相继进入粤西地区。例如,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BASF Group)投资100亿美元建设了一个新的精细化工综合石化基地,该基地已成为该集团仅次于德国和比利时的第三大综合生产基地。预计2020年开工建设,2021年初竣工投产,2026年基本完成投资100亿美元;粤西主要水果城市茂名也找到了一条“走出去”之路:以荔枝为媒介,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推进农业、经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将茂名生态旅游线路和优质农产品推上全国舞台,吸引大量游客。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路要进去,东西要出来,钱要进去,人要出来。”万璐告诉《时代周刊》记者,随着高铁、高铁等交通设施的相继投入使用,便捷的交通为要素的自由流动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一个核心、一带一区”分工的前提。一年来,广东加快路网建设,神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等国家铁路项目、莞惠城际、广佛肇庆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相继竣工,超惠高速惠州段、广中江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加快了“一芯一带一区”要素的流动。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一个领域”和“一个领域”表现良好。在“一带一路”,湛江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3012亿元,增长6%,实现历史性跨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等。初步形成湛江特色现代产业格局。在“一区”中,清远采取“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创意+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加速”等模式,借鉴深汕合作特区建设,探索广清合作特区承接广州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溢出。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已经建立了‘一个核心、一个带、一个区’的框架。”万璐认为,目前部分工业园区发展态势喜人,通过双转移园区和产业共建,为区域奠定了产业基础。粤北地区在乡村治理、扶贫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接下来,在“一个核心”的牵引下,“一带一区”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18年供方结构改革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其中显示,未来6年广东将新建19条高铁/城际线路,总投资4807.42亿元。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将完成“轨道”网络。此外,连接沿途38个县(区)、164个乡镇(街道)、15个工业园区和20个滨海新区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将于2020年全面启动,到2025年实现交通、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复合功能,支持“一带”发展。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精确的差异化开发

交通基础设施为“一个核心、一个带、一个区”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框架,下一步是准确区分并展示彼此的优势。

"精确分化的核心是职能分工和产业分工."万璐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这是广东过去地区差别化发展的延续。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区域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功能和产业分工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明显优先,经济适度发展。从职能分工的角度来看,珠三角承担了更多的服务功能,促进了流动性和创新性。除了制造业,周边地区也肩负着绿色生态功能。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准确的差异化也区分了广东、东部和西部彼此的产业发展定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广东的东部和西部地区被视为一个整体,与珠江三角洲不同。事实上,粤东和粤西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应该分开处理。”胡刚说:粤东和粤西是沿海地区。湛江港和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可以促进当地沿海经济、海洋经济和港口经济的发展,粤北可以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时代周刊》记者梳理了广东两会发布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一核一带一区”已经根据各自的区域定位确定了发展方向。“一个核心”广州将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北地区的生态发展、创新和绿色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广州与佛山的高层次融合,广州与青海的高质量融合,广州与东莞、广州与中国的合作。深圳重点建设光明科学城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两个“城市”,推进材料基因组学等大型科学仪器建设,依托多所大学和中科院先进研究所,打造大湾区原创性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核心区域。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位于“一带”东翼的汕头将围绕省级次中心城市建设,填补科技创新、城市化和城市软实力的“三个不足”,全力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和汕头江湾新区。四个平台;西翼湛江以海洋经济为重点,提出建设世界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集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东岛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海洋产业集群区。“一区”清远抓住广青一体化机遇,带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以生态开发区功能定位为导向,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使绿色生态成为清远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按照功能区引领发展,保护这种保护,发展这种发展."胡刚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这是“一个核心、一带一区”在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中的重要意义。

标题: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