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3字,读完约3分钟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必须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原创性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同时,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资金比重,开展项目资金使用“承包制”试点改革。科目的比例没有限制,科研小组将决定独立使用。
对此,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部主任丁力教授向时代财经指出,试行“合同制”是一件好事,给科研人员更多的权利更灵活,也有利于科研项目。
目前,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主要采用预算制度。财政支持分为直接资金和间接资金。直接资金包括数据费、数据收集费、会议费/差旅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人工费等。间接资金包括间接成本补偿,如学校为项目研究提供的仪器设备、相关管理费用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
然而,这个系统却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头痛”,比如如何制定详细的项目预算,如何为每次报销准备详细的材料……繁琐的财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科研工作。
但是,近年来,为了促进科研项目的开展,帮助科研人员投身科研,中央和国家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和政策,如《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分权管理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的要点》、《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深化科研经费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今年1月,科技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R&D重点项目和基金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整合和精简各类报告、减少信息填报和材料报送、简化流程检查、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等措施,有效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
除了“放松”政策层面,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也在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的研究和实验发展支出增加了10%。2018年,研发总支出19657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基础研究支出1118亿元。
但是,丁力指出,科研经费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科研经费的最初制定与后来的实际操作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有必要明确处理方法。“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不会发生费用。那么,这段时间可以用于其他目的吗?”
此外,它认为劳动价值的评估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社会科学中有许多成果确实很差,在评价成果时,可能有必要形成一种机制,让那些数量太多而无法进行的研究项目出来,以便政府有限的资源能够真正产生好的研究成果。”
“事实上,目前的标准和衡量尺度并不那么明确,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放开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的成果往往有明确的标准。”丁力进一步指出。
创新对于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新动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所研究员万金波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要继续加强原始创新,就要努力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不足,改革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机制,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要充分考虑不同主体和区域创新资源的差异以及创新与发展的互补性,构建自主、协同、开放的现代创新体系,支持和引导传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和拓展新经济和新动能。
标题:时代?两会【观点】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