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75字,读完约6分钟
悬山顶、青砖墙、西式走廊、罗马柱……踏入经过百余年风雨的江津区白沙镇邓小平家祠,仿佛进入了从前的时光。
邓家祠堂
作为盐业兴起的商人之家,近200年来,邓小平家不仅完成了百年名校聚奎中学,还在岁月长河中传承和创新了其家训“重教弘文、齐家报国”,培养了万千桃李。
忧国忧民家风校训一脉相承
清朝咸丰年间,从江西移居白沙的邓小平家出了一个有勇气的新生儿。 他是百年名校集奎中学的创始人邓石泉。 邓石泉从小家境贫寒,离开街头小贩白手起家,经营盐业成为一方巨大的甲方,邓氏的家族就此兴盛起来。
邓家祠堂
邓石泉因为年幼辍学没有吃饱的诗书,但不拘泥于陈俗的旧想法,有担心国家担心人民的心情。 他经常说“中国的弱点是八股、鸦片、女性拖后腿者受害最大”。 为了造福家乡,他举办了《广益业报》、《天足会》,出资建设“私立新书女子学堂”,建设白沙贫民教育工厂等。
1870年,邓石泉创办了集奎义塾。 作为这一百年名校的创始人,邓氏家的家风也在潜在的默契中成为了学校校风的精髓。
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与彩色玻璃
书院时代,受科举制度的影响,邓家曾把“养成道德,经济苍生”作为学业思想,但没能很好地实施。 1905年,将书院改为学堂,立即以“崇尊实学,顾及国事”为学业宗旨,在教育中引入了新的学(西学)复印件。
邓小平家祠堂内景
1926年,集奎书院扩建,集奎董事主任邓鹤丹与时俱进,学校思想“还能了解国家大事。 也可以获得天下英才进行教育”。 通过与邓小平家的家训“重教弘文、齐家报国”格格不入,讲述了邓氏家兴教研究的初衷。
聚奎中学
潜移默化的岁月不忘初心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40年来,邓小平家有三代人就任集奎校长,历代人不断投资捐款研究,与集奎学校风雨同归,共同成长。 集奎也成长为从补习班到书院,从小学、中学到高中,从私立到公务,为国家和社会持续培育支柱材料的现代化学校。
140年来,集奎中学继承了这一初心,培养了近10万学子,其中有很多优秀人物一代。 有名的爱国诗人吴芳吉、国家画家张采芹、巴蜀史学家邓少琴、科学家周光召……他们为民族复兴、国家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聚奎书院的正门
走过古风幽静的集奎中学,穿过集奎书院和石柱楼,深蓝色下面隐约可见白墙青瓦,对称建造的建筑物是民国时期以“川东第一大礼堂”闻名的鹤年堂。
鹤
年
堂
中日战争期间,国内各界名人学者纷纷入河,白沙成为人才荟萃之地,邓石泉之子邓鹤年捐赠10万美元建造的“鹤年堂”也成为当时从西南向全国思想碰撞的圣地。 每周末名人来学校、讲课、演讲,文幼章、冯玉祥、欧阳渐、梁漱溟、卢前、陈可忠、胡小石等曾经是座上宾。
鹤年堂——当年的抗日宣传堂
当时邓小平家产业进一步迅速发展,成为重庆的巨大财富。 腰缠万贯,邓家子孙继承了上辈的古训,为人正派,公义,家产多用于国家民族事业的迅速发展。 根据《聚奎校史》一书,民国15年,邓鹤年向重庆基督教青年会捐赠银洋2万元,建设了“蟾蜍秋图书馆”。 之后,设立了侄子邓素康和江津救济院,设立了“石泉义仓”,救济了贫困的受灾者。 邓鹤年留给子孙,二十担田业。
当时的抗日宣传堂,现在的集奎大礼堂
除赫赫有名的鹤年堂外,邓小平家还贡献了家族祠堂支持民族大业。 1939年抗战期间,国立中央图书馆迁至白沙。 邓小平家族亲自解放祠堂为国立中央图书馆事务所,用尽家产在图书馆举办多次文化展览会,开放藏书阅读,为抗战期间流亡河边的学者、学生提供精神粮食。 直到1944年3月搬家白沙,图书馆在抗战的恶劣环境中,5年内追加了1万册以上的藏书。
久弥新一代继承国家的感情
世纪风云变了,邓氏家可以说人才辈出。
邓若曾,国家女排前教练,总教练,曾多次让国家女排成为世界冠军。
邓熙曾经是现代著名桥梁的专家,主持设计的重庆黄花园嘉陵江大桥曾经获得全国市政工程金杯奖和全国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奖。
邓敬苏,师级国家一级演员邓敬兰,副军级教授,核医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 邓若曾、国家女排前教练、总教练邓庆曾、著名医学博士邓熙曾是现代著名桥梁的专家、高级工程师。 邓姝采,世界中国菜大赛国际大师……
邓家祠堂外景
邓氏家的“重教弘文、齐家报国”家训世代相传,至今仍像悬挂在祠堂中间的副庆联一样,“黑石钟灵重教弘文垂范,清泉冀秀齐家报国仰宗风。 ”。 家族传承是什么,“齐家报国”是什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行业中扮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邓氏族的人们。
现在年轻的家族们建设邓小平家的qq群、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网上交流。 “自强、尊师重教、敬业亲和、乐善好施”“支持正义、质朴、严教子孙、发奋图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新时代的邓氏家训被给予越来越多的文案,不变。
写了“家庭要树立优良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民法婚姻家庭篇草案,“以好的家庭教师家风包括道德品行”也列入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入法前,家风建设写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德纪法齐发力是新时期依法治国与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依法治国与规则治党有机统一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是最小的国家,国家数千万家。”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自觉是优秀的家风倡导者和实践者。 从中华优秀家教的家训中汲取营养,将文化营养和道德倡导勾结在家风建设的全过程中,培养家风建设的自觉,人人参与,家园建设,聚集国家快速发展,民族复兴的大力合作!
资料来源:风正巴渝
原标题:《【家族助廉立德】进入邓家祠堂品尝国家的大爱》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家庭助廉立德】走进邓家祠堂 领略家国大爱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