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像大多数热力行业一样,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热潮正在导致产能过剩。
6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以下简称100强委员会)在青海召开锂工业与动力电池国际峰会。百人委员会主席陈清泰表示,在动力电池市场上,一直存在供应短缺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容量已超过200千兆瓦时,但整体容量利用率仅为40%。“市场两极分化,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购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根据《宁德时报》副主席黄士林分享的数据,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与81.8万辆汽车相撞,但计划产能已超过1100万辆。从动力电池的角度来看,2013年至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总容量计划达到228千瓦小时,但2017年仅使用了37千瓦小时。
动力电池企业的头效应也非常明显,装机容量前五名的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从去年的61%上升到今年的71%。仅宁德时报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就从去年的44%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3%。“领先企业的高质量生产能力仍然受到客户的欢迎,但中小型制造商消化其落后的生产能力是非常痛苦的。预计产能过剩的局面可能会持续到2020年以后,因此,如何优化产能、提高技术水平将是未来两三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陈清泰表示,2017年,前十大企业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80%,优胜劣汰正在发生。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50家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企业被淘汰。
张永伟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虚假投资。
所谓投资虚拟化,是指大量投资围绕一些固化技术和低端领域进行积累,很容易产生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最终可能成为产业创新的障碍。“大生产能力不一定是最大的优势,但是没有生产能力就很难跨越建立竞争的门槛,所以这是一把双刃剑。”
电池具有强大的驱动力,不仅带动汽车的发展,而且在装备工业、制造业、智能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也显示出驱动力。真正在电池方面做得好的企业是在设备方面有更大发言权的企业,也是智力水平最高的企业。智能制造、无人车间和产品控制也是一流的。
此外,在未来几年内,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电池运营公司,它集运营和回收于一体,并能引入财务属性。其电池的运营、回收和梯级利用使电池实现了数字化和资产证券化,因此在盈利模式上是可行的。电池本身正变得面向服务,而制造业正变得面向服务。
整个电池生态存在一系列不协调的问题,如材料与电池、电池与整车、电池制造与环保产业链等。“因此,电池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解决电流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有必要重新定位电池。”
陈清泰表示,迅速发展的电池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焦点。
生产规模只是一个浅层的竞争,而不断提高其竞争地位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不断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因此,电池企业必须始终站在全球工业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和前期研究一代的前列。
其中,要求电池企业聚集优秀人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并在国家支持下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动力电池、基础材料和电化学基础研究。
标题:动力电池投资过热导致结构化产能过剩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