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95字,读完约5分钟

■政策解释

■本报记者李海南

民政部部长黄近日深入贵州,就民政扶贫、2018年民政重点工作落实、民政信息化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贵州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战场,民政工作在保障民生、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在新的时代,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精神做好民政工作。为此,向黄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在抓好2018年民政重点任务落实方面,明确推进保障基本民生、发展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公墓改造和殡葬改革、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等重点任务,不断提高民政服务水平。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所谓政策初衷的实现,离不开政策的坚决实施和有效实施。民政工作历来具有保障民生的属性,民生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因此,民政工作能否有效落实自然与扶贫息息相关。2018年是中国“十三五”扶贫攻坚年。坚定不移地开展民政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的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对于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至关重要。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保证包的底部“不要让人掉队”

众所周知,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期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各领域均衡发展。在此期间,经济和社会各部门需要齐心协力,携手并进,任何领域都不能落后。然而,贫困无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致命缺陷。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消除贫困的目标,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显示出其本质意义。其中,如何实现和实现脱贫运动的目标和初衷,是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根据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扶贫规划”的相关要求,加快扶贫工作,要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以产业发展、就业转移、搬迁安置、教育扶贫、卫生生态保护、社会扶贫为主要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作用,稳步提高扶贫能力。可以看出,保证也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至少,对于贫困地区来说,确保民生保障的顺利进行就等于给扶贫的胜利增加了一个强大的砝码,可以有效防止相关政策执行的疏漏,确保扶贫的胜利和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政策初衷。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扶贫、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只能在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实施,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避免政策流于形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民生保障工作涉及面广,对于建立政府及时有效地干预弱势群体的生活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准确高效地替代社会救助和措施。他强调,执行和实施之间的联系是政策和制度落地的关键。例如,政府援助的准确实施显然应该尽力做到及时和准确。在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政府补贴的具体实施中,还需要强调透明制度和加强监管,以确保保障措施的最终落实。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黄在《贵州调查》的相关要求中透露了抓紧落实2018年重点民政工作任务的相关要求。他说,要在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保障基本生活、发展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公墓改造和殡葬改革、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民政服务水平。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扮演底层的角色,实践“机会均等”

近年来,决策层对摆脱贫困做出了不断的安排,凸显了他们对贫困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关注。如今,离2020年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消除贫困的时间所剩无几。当务之急是动员一切可用的力量来帮助消除贫困。事实上,只有动员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进入小康社会。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下,脱贫致富的目标可谓使命。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初衷来看,最终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尽可能实现“机会均等”。但是,必须承认,中国幅员辽阔,只有在国家一级的政策真正结合当地情况加以实施,才能实现政策目标。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学习领会各项文件的政策精神,因地制宜,完善工作机制,督促落实, 以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民政政策和文件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人民身上,不断增强人民的忧患意识和幸福感。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要消除贫困,在中国,实现这一目标无疑是一项全国性的努力。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不仅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也是对全人类事业的巨大贡献。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提出的2020年消除贫困的总体目标早于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2030年消除世界绝对贫困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减贫目标应该比联合国的标准和目标提前10年实现。应该说,这将继续推动中国走在全球减贫的前列。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要实现“机会均等”,就要尽快填补贫困的短板,让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的5000多万贫困人口享受到与中国14亿人口同等的改革和发展红利,拥有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和发展机会。毫无疑问,这是最大的“平等机会”。当然,这也需要在深层次的改革中不断努力,如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平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移以及未来的结构转型。毕竟,依靠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支付账单是无法实现准确的扶贫和扶贫的。

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彭钢认为,一个真正健康和可持续的减贫政策体系不仅应确保所有人尽可能平等地享受所有公共服务,包括住房、养老、教育和医疗,还应确保有工作能力的人得到充分就业,而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得到保障。其宗旨是全面消除贫困,切实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本质。

标题:落实民政重点工作 兜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