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0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近日,宝石龙发布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半年度业绩。本集团实现收入约9.74亿港元,同比下降4.68%,净利润亏损1182.2万港元,转亏为盈,净利润1690.4万港元。
来自广州的《时代周刊》记者梁
在广州繁华地区的一家购物中心,宝石龙的商店最近一直挂着打折标志。尽管如此,偶尔还是会有三两个顾客进来看看他们的衣服,然后很快又出去了。
这一幕只是香港自有服装品牌宝石龙商业困境的一个缩影。最近,宝石龙发布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半年业绩。本集团实现收入约9.74亿港元,同比下降4.68%,净利润亏损1182.2万港元,转亏为盈,净利润1690.4万港元。
业绩继续低迷
在财务报告中,鲍士龙将亏损归因于以下原因:业主应占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服装零售市场持续疲软和激烈竞争,加上外汇波动,导致港澳零售和出口特许经营业务利润下降;由于内地实行“一周一周”政策,更多的是深度旅游而非零售购物,以及游客消费模式的改变,集团的经营环境日益艰难,导致店内消费下降,从而影响了占集团综合收入66%的港澳地区的零售销售。
按地区划分,香港和澳门市场的总收入(包括零售和出口特许经营业务)为6.46亿港元,下降9%,零售业务的同店销售额下降4%。内地市场收入增长13%,至1.71亿港元,同店销售额增长9%。台湾总收入增长10%,至8700万港元,同店销售额增长5%。
根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最新数据,宝石龙目前拥有940家门店,包括282家直营店和658家专卖店。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里,鲍士龙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自2016财年开始,宝世隆的业绩出现下滑。该年度的收入为23.193亿港元,净利润为2.921亿港元,其中2.67亿港元来自物业销售。2017财年,宝石龙销售额同比下降12.9%,至20.2亿港元,净利润同比下降98%,至488.6万港元。
无代理创始人唐认为,宝诗龙业绩下滑是服装市场饱和和激烈竞争的结果。“市场上的马太效应正在加剧,中小服装企业的生存将越来越困难。”唐将大型服装企业定义为年收入超过100亿英镑的服装巨头,如zara和优衣库,以及中小型服装企业,如宝石龙。
此外,一些消费者多次举报宝石龙服装的质量问题。据公开报道的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保士龙的产品至少被质检部门发现四次不合格。
狮龙堡更大的困境可能来自商店运营。据媒体报道,宝石龙创始人罗定邦之子罗乐峰曾在谈到宝石龙集团近年来的困境时表示,“叶澄加盟店,丢了店。”他认为,特许经营业务使品牌难以掌握顾客的确切数据,而且缺乏年龄分布、收入和对商品的反应。“有着良好国内需求的内地特许经营店是否表现良好并不重要,但如果它们表现不佳,它们将烧坏连锁店的船。”
市场价值缩水了70%以上
鲍士龙的创始人是香港“针织大王”罗定邦。20世纪80年代,罗氏家族与李新林百信、万泰田元昊、赵凤芳赵州一起被称为服装业的“四大家族”。
罗定邦在20世纪50年代从内地来到香港经营一家纺织服装厂。罗氏针织成立于1975年,宝世隆成立于1987年,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
20世纪9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宝石龙发展非常迅速。1993年,宝石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当时香港最大的服装零售集团。也就是说,大约在这个时期,宝石龙进入了中国大陆并开设了第一家分公司。
宝石龙真正的“黄金时代”是在香港向内地开放后迎来的。自2003年内地游客赴港免费旅游开放以来,赴港游客人数大幅增加,香港零售业迎来了十多年的黄金时期。同期,宝石龙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2005年,宝石龙的市值达到25亿元,比发行价高出近10倍。
然而,与许多港资品牌一样,随着内地赴港人数的减少和服装竞争的日益激烈,宝石龙的业绩也逐渐下滑。自2015年以来,宝石龙的业绩持续下滑。截至《时代周刊》的新闻稿,宝石龙的市值约为6.23亿港元,较峰值缩水逾70%。
当主营业务不景气时,宝石龙试图扩大业务以提高集团利润。去年2月,宝世隆斥资2.33亿港元认购瑞士信贷香港分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旨在通过投资金融产品增加集团收入。此外,鲍士龙多次表示,未来将扩大年轻人的市场份额,开发更多功能性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寻求更有利的发展。
鲍士龙在最新的财务报告中表示,集团将加快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推出更多功能性产品、扩大年轻人的市场份额,以及继续关注内地市场。其稳定增长的收入和电子商务平台将为该市场的未来发展创造许多机遇。此外,本集团将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出口特许经营市场,进一步开发童装产品系列,加强供应链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继续推出跨品牌和授权产品项目,发展新一代店铺理念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加客户流量。
围绕业绩低迷等问题,《时代周刊》记者向鲍士龙相关负责人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港资品牌缩影
鲍士龙是港资服装品牌的缩影。本尼路、佐丹奴、波司登、真维斯、esprit……这些80后和90后的知名品牌正在集体衰落。
Esprit最近发布了2017/2018财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由于实体零售店销售疲软和中国业务下滑,该公司在半年内亏损高达9.54亿港元。自2010年以来,esprit的全球业绩开始下滑,并且已经低迷多年。
自2011年以来,佐丹奴在mainland China的销售额开始下降。根据佐丹奴的年报,该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在2012年高达8.26亿港元,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已降至4.34亿港元,几乎是峰值的一半。截至2015年底,佐丹奴在mainland China拥有891家门店,与2014年底的961家相比,净减少70家。
本尼·路的生活更糟糕。在经历了品牌的“衰落”之后,2016年,香港德永嘉以2.5亿元的价格将其上海版纳路服装有限公司转让给上海叶辉实业有限公司。
据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港资品牌的表现受到了整个服装行业萧条和激烈竞争的影响,但服装企业自身产品创新不足也是品牌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这些香港品牌正受到优衣库(Uniqlo)、zara和gap等外国快速时尚品牌的挤压。许多分析师向《时代周刊》表示,供应链的疲软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企业发展的桎梏,服装行业正在经历大规模的洗牌。
kantar world panel Consumer Index China总经理俞宗怡(Jason yu)曾指出,在时尚零售市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越来越挑剔,尤其是在选择快速时尚品牌产品时,他们的消费越来越谨慎。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消费者视野更开阔,忠诚度更低,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购买一个品牌的产品。
在唐看来,服装品牌要想走出经营困境,可以从纵向细分市场开始聚集,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然而,在他看来,上述港资品牌回归辉煌的希望非常渺茫,因为整个服装行业已经饱和。他预测,“由于前一两年服装市场短期复苏,行业库存积压,2018年服装行业将会是困难的一年。”
标题:堡狮龙半年亏损过千万 昔日港资服装巨头集体没落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