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5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现代社会主义强国,并与污染作斗争。根据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明显成为地方两会的高频词,在地方政府报告中得到凸显。这表明各地正在以实际行动实践十九大精神。绿色成为优质发展的主色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据当地政府公布的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目前,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指导地方发展的重要政策。许多地区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教训。未来五年,随着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深化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地方两会也将展示更多绿色发展的信号。
从各地的工作安排可以看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各有侧重,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不少亮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建设绿色产业体系、与污染作斗争、建设生态文明体系。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仅包括对现有产业体系的绿色改造,还包括促进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针对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冰雪资源丰富、产业结构重的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入手,积极实践“青山、青山是金山银山,冰雪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极,促进现有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针对区域环境特点、生态承载力低、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的特点,新疆积极推进特色旅游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例如,福建、广东等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都在推动当地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表示要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浙江甚至提出了“亩产值英雄论”,强调提高资源产出率。
要与污染作斗争,就要结合本地实际,提高针对性,扎扎实实地全面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京津冀地区把大气控制作为重点突破领域,并提出要为保卫蓝天而坚决战斗。北京表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从“结构性减排”向“内涵性减排”转变,河北编制并实施了“三年蓝天保卫战计划”和“三年冬季清洁供暖计划”,全面推进了输电通道城市“保底线退十”。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江苏进一步实施了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实施了河长制和湖长制,推进了长江、淮河、太湖流域和沿海水域的污染控制。云南加强重点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综合环境管理,积极参与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推进洱海救援保护行动,加强滇池、抚仙湖等9个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广西继续实施九洲河、南流江和夏磊流域治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城市黑臭水处理。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湖南实施了62项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开展了长株潭耕地恢复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加强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内蒙古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和重金属减排力度,整顿工业园区环境,依法有序退出自然保护区工矿企业。
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必须构建包括评估体系和责任体系在内的政策体系,打造以绿色金融为代表的发展“驱动力”。福建、江西、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走在了前列,积累并形成了一些可在中国复制和推广的成功经验。福建省提出完善生态文明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环境监测和定期审计制度。江西省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完善“一委四组三机制”,加快环境监测、监管和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综合评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追究制度。贵州省提出提高排污标准,强化排污责任,完善环境信用评价体系,重罚重罚,全面覆盖环境监测与控制。在探索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各地将在强调金融引导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的推广和创新力度。上海提出深化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青海表示,要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融资试点改革,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和能源使用权等多种环境权益融资工具。
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在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高产出和低排放。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保护环境意味着保持发展的活力,改善环境意味着奠定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各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差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推进绿色作为优质发展的主色调。
标题:绿色成高质量发展主色调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