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8字,读完约4分钟

从“十五”到“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正逐步走向快速发展之路,动力电池已成为“风口上的猪”,可谓突飞猛进,但随之动力电池的报废浪潮也越来越近。为了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动力电池回收系统进行战略性布局。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2017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14.9万辆和1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8.5%和56.8%。因此,2017年的年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接近80万辆。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我们预测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一个高峰。到2020年,生产和销售量将高达200万辆,拥有量将超过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可见一斑。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大规模报废期即将到来

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必将推动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前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行驶了20多万公里,进入了动力电池的回收期。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超过30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的数量约为110万辆。生产、销售和拥有的几何倍都表明了同样的结果:动力电池的大规模报废期即将到来。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在2018年2月2日举行的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许多专家明确指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从2018年开始爆发。这也一直与市场判断相吻合。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疫情爆发后市场有多大?据有关机构统计,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可达12 ~ 17万吨。在此期间,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达到近55亿元,到2022年将进一步扩大到250亿元以上。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市场份额之战和缺点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杀戮”。为了争夺不断扩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份额,电池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以及专门负责回收电池的企业,都加快了布局,打算分一杯羹。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2018年1月,重庆长安、比亚迪、银龙新能源、沃特玛、郭萱高新、中国太田和桑顿新能源等16家企业签署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积极加强与行业重点企业的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与合作,加强协同创新,共谋发展。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抢夺就是抢劫,但是争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份额并不是那么简单。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动力电池回收不赚钱。回收后,原材料的售价只能满足回收成本的1/3至1/2。”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举步维艰。原因不难发现:就企业自身而言,安全性差、专业性弱、门槛低、拆卸不规范等问题突出;从行业角度看,不成熟的产业化技术、不完善的政策、缺乏商业模式、不健全的回收体系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可持续发展。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行业的“调整期”即将到来

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收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调整期”终于到来。

201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应负责建立废物回收网络。

2017年1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实施了我国首个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拆解规范》,明确了电池回收拆解企业应具备相关资质,确保动力电池安全、环保、高效回收。

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2018年2月1日,《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与能量测试》、《汽车动力电池编码规则》、《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等三项动力电池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加紧出台相关政策,动力电池回收将是2018年的重点研究对象。

多项举措齐头并进

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从战略高度规划和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新常态下供方改革的意义。

除了出台和实施政策和法律标准外,我们认为有必要提供适当的补贴,使越来越多的废旧动力电池能够流入正规渠道,并鼓励拆解企业规范运作。积极引导人们关注和实践动力电池回收活动。此外,应因地制宜建立系统的评价指标,加强对动力电池回收的监督和综合诊断。

标题:大规模报废期将至 动力电池进入行业“修正期”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