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5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让上瘾的基础研究人员“一生只做一件事”

新华社记者陈芳和董瑞峰

全心全意做一件事——王泽山一生都在研究火药,侯云德与这种病毒斗争了半个多世纪。路还很远,你可以尽力而为——这是8日站在国家最高科技奖领奖台上的两位院士给中国科技界,特别是科技管理者的启示。

新华时评: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其内在的规律。重大科技成果需要继续奋斗,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激动人心的“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到世界领先的铁基超导和超级计算机,哪一项成就能够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几十年来没有被几代科学家所积累?

新华时评: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科学研究有自己的规律,耐心的投入导致产出。科学家们经常在高空飞行和制造轰动效应之前坐几十年的板凳。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重磅炸弹,一味地以短期绩效作为评估标准,一些研究者就会密切关注“短期、快速”的项目,而不敢触及一些可以带来重大突破但风险高、周期长的原创项目。后者正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战略科技实力所需要的。

新华时评: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欲速则不达。只有打好基础,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尊重科学规律,为沉迷于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不断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拥有“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自由和激情。例如,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更可持续的长期规划和支持;加快研究人员评价体系改革,注重原创性重大创新,引领前瞻性研究;实行首席科学家制度,赋予创新型领军人才更多的资源控制权等。

新华时评: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中国近年来的科技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科学研究需要坐在板凳上,努力工作,而不能游手好闲。全社会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让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有“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毅力。

新华时评: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姜晨

标题:新华时评: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