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6字,读完约3分钟
每个评论员都是杜恒峰
9月4日下午,美国人造肉创业公司“不可能食品”的高管们在云南抚仙湖举办的首届《财富》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透露,他们希望明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必须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云南当地官员在会上表示,他们愿意提供条件,欢迎他们在云南建厂。
不可能食品公司的高管来中国探索这条路,这与国内猪肉价格的波动不谋而合。众所周知,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受供应影响。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增加供应,但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因此,人造肉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吗?
从技术进化的角度来看,人造肉并不新鲜。今天的人造肉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把大豆和豌豆做成素肉。目前,在美国、西欧和中国香港等发达地区商业化的人造肉就是这种;一种是通过控制细胞分裂制成的试管肉,但这种肉的生产成本太高,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然而,现代技术的人造肉完全不同于中国消费者所理解的素鸡和素牛。美国初创企业生产的人造肉,如“不可能的食物”和“超越肉类”,使用先进的生物合成技术来模拟肉类的味道和营养成分,与真正的肉类非常接近。例如,通过生物发酵提取大豆血红素和生产植物血液是不可能的食物。添加了植物血液的人造肉几乎可以伪造。
既然人造肉已经在海外市场商业化,而且有真正的肉味,在mainland China引进不可能的食品来建厂难道没有帮助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没那么简单。
首先,大豆血红蛋白是不可能的食品中人造肉的关键原料,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度较低。
第二,商业化的人造肉主要是人造牛肉,而中国消费者主要吃猪肉,占70%以上;此外,现有的人工牛肉不能形成一整块肉,这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挑食胃口。
第三,人造肉仍然比传统肉贵。例如,在美国,由不可能的食物提供给汉堡王的人造肉汉堡比普通汉堡贵一美元。
虽然不可能的食品可能无法在内地建厂,但即使在建厂之后,也可能不会给肉类消费模式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然而,在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寻找多样化的替代肉制品变得更加紧迫,而全面展开的人造肉革命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造肉被认为是最具破坏性的技术之一。顶级投资者如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以及食品行业巨头如雀巢和泰森,已经规划了人造肉类行业。除了上面提到的人造牛肉,几乎所有的肉,甚至你能想象的鸡蛋和牛奶都可以通过理论上的生物合成技术来实现。
畜牧业有几万年的历史,也是人类肉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肉类消费的增加,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畜牧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源的13.5%,超过所有汽车排放总量的总和。与此同时,畜牧业消耗了大量的粮食,而生产这种粮食本身也消耗了大量的水、农药和化肥,这就加重了对环境的压力。生物合成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肉类生产能力的上限,而且对环境更加友好。
人造肉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消费国,消费量接近世界的30%。2018年,欧盟28国(总人口)共消费肉类4427万吨(总人口5.12亿),中国消费肉类8829万吨,是欧盟的两倍。人造肉是国家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好选择。即使不可能的食品不能在mainland China建厂,中国也应该尽快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人造肉技术。
标题:每经热评|应尽快发展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人造肉技术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