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电影《闪亮的红星》在全国引起轰动,主人公潘冬子影响了几代人。潘冬子的原型是许光。

开国大将徐的长子,是新中国第一批具有学士学位的海军军官。他回到河南省信阳老区,在大别山扎根了40多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暨颁奖仪式在京举行,许光荣获“全国奉献奉献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我不能看不起这些受苦的人。”

1965年,已经是北海舰队船长的许光前途光明。许光从青岛回到新阳新县老家,孝敬父亲,照顾年迈体弱的祖母。

“如果你不能在军营里展示你的雄心壮志,你必须在你的家乡有所作为。”这是许光写给他父亲的信。六个月后,当他的祖母去世时,许光本可以回到海军。然而,他目睹了旧区的贫穷落后,决定扎根家乡,把对亲人的孝心转化为对旧区人民的大爱,带领群众改造旧区。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作为一个门,他愿意保持匿名。换了工作后,他担任了县领导一职,仍然保持着本色。有一年,新县下大雨,防洪任务很重。时任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许光连夜将自己生病的身体拖到第一线处理危险。路上发生了一起事故,许光当场昏迷。他被送到县医院抢救了三天才脱离危险。伤势稍有好转后,他又去了前线,检查是否有泄漏,并填补缺口以防洪水。面对50年一遇的洪水,新县所有的水库都没有任何危险。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没有许光的支持,今天就没有兄弟姐妹。”许光的前赞助人朱磁柱说。朱磁柱,来自新县浦田乡合浦村,1957年开始接受许光的帮助。当回到家时,他遇到了朱的母亲朱,她正在丈夫的坟前哭泣。知道自己带着五个孩子饿了一整天,立即掏出80元钱给朱。后来,许光每年补贴两次,直到家庭状况有所改善。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许光曾经对他的同事们说:“我不能看着这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每次见到他们,我都感到深深的痛苦和同情。当他在农村工作时,他为自己制定了“三不”政策,不喝酒,不吃肉,不吃别人家里的免费饭菜。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事实上,许光的生活一直很紧张。新县政府办公室前主任、许光的一位朋友雷蒙·吕成刚回忆说,当许光的孩子一个接一个生病时,他情不自禁。80元卖掉了他的自行车;馒头和粥是家里吃得最多的,退休后一天的餐费不超过10元。随着季节的变化,一套套打补丁的旧军装会被反复穿着。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许光一生贫困,但他用微薄的工资养活了100多名红军幸存者。从1965年到1977年,许光为9名红军老战士的死亡提供了保障。

20世纪90年代初,新县许将军公墓接待了大批游客,新县计划将将军之乡建设成为风景名胜区和红色教育基地。在这方面,提出向政府免费捐赠他的祖籍,即许将军的故居。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永远不要戴太子党的帽子

许光一生中搬过几次家,但越搬越糟。20世纪90年代,在一所老房子里,他在一个简陋的住处住了20多年!

许光一再放弃重返军队晋升或调任工作的机会。他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已经摘下了高官子弟的帽子,你不能再戴了!”

杨定根,他妻子的表弟,是许光的老朋友。在一次团聚中,他请许光帮他从乡文化站转到县城。没想到,刚和他说笑的小舅子马上抬起脸来,严厉地批评道:“你亲自拿梯子,要我替你拿梯子,没门!”许光的两个儿子,徐将军生前唯一的两个孙子尤氏,已经复员回到县城,现在都是普通员工。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1992年,许光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他早在1948年就参加了革命,并应享受退休待遇。当他办理手续时,有人提醒他补一份证明,但他没有。他说:“与牺牲的红军相比,我们的退休和退休还重要吗?”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2012年5月,许光因肺癌入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他提出了“三不”原则:不进口药品,不过度治疗,不给组织带来麻烦。住院20天后,他的家人告诉他,他得了肺癌。了解真相的许光拒绝让医院为他“浪费”钱,并坚决拒绝治疗。

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2013年1月6日,85岁的许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死前,他把20万元积蓄捐给了家乡的慈善机构。(任胜利)

(编辑:刘琼)

标题:潘冬子原型许光“替父行孝”扎根大别山四十余载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