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京东签订合同后,我们公司的销售额将增长30%以上。我相信,在这次推介会之后,更多来自水源的优质农产品将会流向首都人民的餐桌。”淅川资本水箱公司总经理寇开亚说。近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中国淅川丹江核心水源地的优质扶贫农产品。活动当天,来自淅川的特色农产品丹江鱼、大闸蟹、软籽石榴等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和“生态绿色”的招牌赢得了产品买家的青睐。淅川企业与包括京东在内的许多供应商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不是淅川特色农产品第一次进入北京市场。在对口合作平台的帮助下,仅2017年一年,淅川县就有78种农产品在北京21家连锁超市和600家直销店销售,销售量超过9000吨,销售额达2.5亿元。淅川特色农产品走向北京市场,这只是淅川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贫困县。为了保护水质,必须保证生态的“绿线”;促进人民富裕和环境保护的“红线”不可触及,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已经成为淅川发展的“菜单”上的一个绝佳选择。
近年来,西川县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立足南水北调工程的实际水源,坚持区域布局和产业管理。根据产业特点,平原丘陵区、库区和山区与大规模开发相联系,短期、中期、长期和三线产业项目相结合,短期发展食用菌、蔬菜和光伏产业等短期和短期项目,中线发展经济林和水果如软籽石榴和薄壳核桃,长期发展生态。
以短期项目为重点,推进“菜单式”扶贫,鼓励贫困家庭自主发展蘑菇、小龙虾、黄粉虫、中草药等短期生态产业。目前,已经开发了4000万袋蘑菇和2.5万亩小龙虾;2.4亿元,建成148个扶贫车间,4400多名留守贫困人口实现了上门就业,月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光伏发电的发展为56兆瓦,使15,000多个家庭陷入贫困。
围绕中线工程,结合水质要求,重点发展软种石榴、金银花等高效生态产业。继续实施“三权分立”、“保本分红”、“资产收益”、“退租还包”四种产业发展模式,确保贫困户零风险、低投资、高回报,企业低成本扩张,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保障,实现“一次共赢”。目前,全县已发展生态工业30多万亩,林下作物间作面积已达到80%左右,1.5万户贫困户受到辐射带动。
西川县立足区位优势,着眼长远,抓住丹江5a景区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金融担保贷款。目前,淅川有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书屋、生态观光采摘园等旅游经营单位500多个,旅游专业人员3万多人,吸纳贫困人口7000多人,带动他们年收入增加1500多元。
为了支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和《水果产业补贴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企业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上市等激励措施。通过创新,开展扶贫产业金融援助贷款,实施家庭增收补贴,保障扶贫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建“县、乡、村、户”四级技术知识分子团队,为小龙虾、软籽石榴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全面提高生态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淅川县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实际,以有机化工为方向,以建立国家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为载体,以县农业局为龙头,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 实施农产品追溯制度和测土配方,加强日常监管、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检验检测,确保生态产品从种植、产出到上市的安全可靠,加快绿色和有机化进程。目前,淅川县已被授予国家“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业园”。
9月26日,在江苏省泗洪县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代表大会暨首届中国泗洪软种石榴高峰论坛上,河南省淅川县淡水园评选出的石榴和石榴酒获得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河南省于洪市评选出的石榴获得一枚金牌,在中国参加展览的200多家石榴企业中获奖最多。高质量的特色产品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良好的山和水赋予淅川的农产品良好的质量。截至2017年12月,栾川县已认证16种无公害农产品,确定无公害基地面积98.7万亩;认证绿色32个,确定绿色食品基地面积3.7万亩;注册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1种,地理标志基地面积12万亩;有机食品认证53个,有机基地面积65 . 8万亩。
注重农产品质量,加快行业后续发展。该县重视技术、冷链、加工、电子商务等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增加附加值,增强生态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技术上,各种强化技术培训已经整合,建立了“县、乡、村、户”四级技术知识分子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冷链方面,基本实现了在生态产业集中区和重点镇有冷库,解除了大规模林果冷库的后顾之忧。在深加工方面,我们支持龙头企业富森集团和农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就地消化当地生态资源,开发饮料、香菇酱、辣椒酱等10多个加工项目。在市场销售方面,与九洲通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框架协议,订购丹参等种植业;借助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示范县,将阿里巴巴、JD.com等知名电力企业引进淅川,高标准建设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构建县、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如今,渠首的“生态农产品”之名已渐起,不仅在库区筑起了生态保护带,也让淅川人鼓起了“钱袋”。目前,全县引进培育了67家农林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了12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产业30多万亩。全县贫困家庭80%以上的收入来自扶贫行业,5万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工业发展人均增收3500多元。(记者曹通讯员康姚金华)
编者:耿培
标题:淅川生态富民两相宜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