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5字,读完约4分钟
自8月份以来,中央银行每月开展一次中央银行票据互换(cbs)操作,cbs操作逐渐变得正常。据央行称,cbs的运作是为了提高银行永久债券的市场流动性,并支持银行发行永久债券来补充资本。截至目前,9家银行共发行了4550亿元人民币的永久债券。面对资本压力,银行也通过可转换债券、二级资本债券和股权融资补充资本。
经营规模达到新高
17日,央行启动了2019年第五次中央银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操作量为60亿元,为期3个月,并对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一级交易商进行了0.10%的固定利率竞价。
这是央行今年第五次实施cbs操作,前四次分别在2月20日、6月27日、8月9日和9月11日实施。从8月份开始,每个月中旬左右都会有一次手术,cbs的手术也逐渐恢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cbs的运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前四项业务分别为15亿元、25亿元、50亿元和50亿元,目前的60亿元业务达到新高。
cbs运营的增加伴随着永久债券发行的增加。自今年年初以来,该行的永久债券市场持续扩张。风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今年已发行10种商业银行永久债券,总额为4550亿元。仅在9月份,就发行了1400亿元的商业银行永久债券。
据央行介绍,cbs的运作是为了提高银行永久债券的市场流动性,从而支持银行发行永久债券来补充资本。今年1月以来,中国银行(601988)(港股03988)、民生银行(600016)(港股01988)、华夏银行(60001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九家银行,包括中国渤海银行(港股01288)、中国渤海银行、交通银行(601328)、中国交通银行(港股03328除渤海银行发行的永久债券外,各银行规模均在300亿元以上(含300亿元)。其中,农业银行发行了两种永久债券,总额达1200亿元。
多渠道补充资本
目前,银行补充资金迫在眉睫。根据华泰证券(601688)的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主要实施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微观业务规模限制与资本直接相关。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政策旨在控制杠杆,消除渠道,引导商业银行回归传统信贷,并要求风险和收益逐步对等,这将加剧银行资本的消耗。未来,随着表外融资需求逐渐转移到表内,银行将被迫消耗更多的监管资本,因此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将给银行带来资本压力。”团队说。
在监管压力下,银行积极补充资本。除了永久债券之外,可转换债券也成了补血的热门武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0月14日晚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发行的500亿元人民币可转换债券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除了交通银行600亿元人民币的“递延”可转换债券外,中国证监会已批准发行1100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债券。此外,今年中信银行(601998)(港股00998)、平安银行(000001)和江苏银行(600919)共发行可转换债券860亿元。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0月17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达到5217.5亿元。分析师指出,与永久债券相比,二级资本债券在发行规模上没有优势,但它们是商业银行常用的“补血”工具。毕竟,永久债券的发行者主要是大型银行。从债券数量来看,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在内的42家银行发行了5000多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但发行永久债券的只有9家,基本上都是大银行。
与债券融资相比,银行股权融资的规模相对较小。截至上市日,截至10月17日,10家银行通过增发、优先股发行和上市共募集资金2743.24亿元(不含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远低于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永久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其中,优先股是最重要的融资方式,四家银行的总发行规模为2350亿元。
标题:CBS操作常态化护航永续债 银行“补血”花样多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