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2字,读完约3分钟

当2018年年报的披露即将开始时,一些上市公司离奇古怪的事情给年报的披露蒙上了一层不透明的阴影。一年前,华铁科技通过固定收益筹集了近4亿元,用于提升和扩大建筑安全支撑设备租赁服务能力,并为设立子公司“华铁恒安”作为实施主体之一的项目筹集了1.7亿元。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华铁科技计划在项目完成后迅速出售华铁恒安。受2018年云计算服务市场需求持续下降的影响,中铁恒安遭受了损失,2018年全年损失达到1.1亿元,将计提较大的减值准备,这无疑将对中铁科技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更奇怪的是,恐怕我不得不数康德新了,他发布了一个让人好奇的公告。公告称,2018年一期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未能按时足额兑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然而,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仅公司净利润就达到22.01亿元,同比增长17.41%。为什么只有10亿元的债务不能偿还?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第三季度末,该公司账面上显然有150.14亿元现金。但同期计息负债统计高达107.0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1.8亿元,长期贷款4.78亿元,应付债券40.47亿元。如果财务报告中记录的超过150亿元的现金没有欺诈行为,那么为什么你宁愿支付更多的利息也不愿意用自己账户上的钱来偿还?

谁能给一个明白的说法

有些人把上市公司这些奇怪事情的不寻常发生归因于大股东的贪婪和急功近利。如果这只是一个事实,这种说法可能不是不合理的。

资本市场的建设并不着眼于如何使资源配置机制更加合理和优化,而是千方百计使钱生钱不仅更加合法,而且更加可接受。然而,当出现问题时,它从不从监督机制中寻找原因。翻脸比翻书快。这也可以称为严格监管。虽然这一次,当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是惊天动地,监管当局不得不唱“放松经典”。然而,什么时候治标不治本才是好的呢?时代变了。如果这种市场机制保持不变,如何放松仍将取决于监管的力度。它能做些什么来弥补呢?

谁能给一个明白的说法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在2018年创下新高。中国央行、SASAC和中国证监会领导银行、金融机构和经纪公司联手,尽最大努力拯救它们。其中,上市公司的质押规模据说下降了26.9%。也就是说,如果剩余的70%质押股份有问题,我想知道在即将发布的年度报告中会有多少只黑天鹅从天上掉下来。为此,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新的紧急政策。如果所有新的股票质押式回购资金都用于偿还违约合同的债务,则现行业务措施中的相关限制可能不适用。据说三年期满后可以延续三年,以缓解并购方的流动性压力。虽然这有助于适当缓解上市公司当前的流动性压力,但问题是银行是否必须听取证监会的这一指示。更重要的是,如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问题必然会解决,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此外,即使股权质押的风险在这种政策的帮助下得到缓解,充其量也只能推回我们面前可能爆发的危机,这并不等于问题的彻底解决。这和一些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奇怪的是,既然知道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为什么有关当局宁愿如此糟糕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及时启动登记制度改革,以便直接融资能够更好地帮助继续融资的私营企业?这难道不令人费解吗?

谁能给一个明白的说法

标题:谁能给一个明白的说法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