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4字,读完约3分钟
⊙黄子豪张燕芬○编辑陈郁
一方面,企业资金短缺,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充裕。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然而,出于对风险的审慎考虑,银行目前不愿意直接放贷。
在银行不愿放贷的背景下,票据作为信贷的一个小品种,在2018年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去年12月,年底出现了“甩尾”现象。除了传统的贷款信贷方式外,为什么票据在促进信贷和弥补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账单业务正在稳步攀升
作为一种中短期融资工具,票据业务在2018年将会有所增长。从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表》可以看出,2018年11月企业票据融资金额较当年1月增加了1.52万亿元,增幅为38.78%。
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票据承兑和贴现金额分别为2.15万亿元和1.22万亿元,分别比11月份高出27.08%和19.76%,延续了11月份的高增长趋势,呈现出年末开票和贴现双“踢尾”现象。
太平洋证券银行(Pacific Securities Bank)首席分析师孙立金表示,2018年,社会融资增长数据下降,表外业务规模收缩更多,表明现实中企业融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从微观角度来看,经济衰退导致企业议价能力集中在付款人和大企业身上。这些企业有动机从财务和其他因素出发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从而拖延付款时间。”孙立金说道。
银行承兑汇票主宰着票据市场。开具票据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直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而是可以向收款企业交付银行承兑汇票,从而延迟付款。收款企业也可以通过转账和贴现来获得资金。
然而,去年12月发票“冲浪”的趋势可能与价格优势有关。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释放流动性,整体市场资本充足。票据贴现年化利率已分别降至3.4%和3.5%,远低于贷款利率。这也是企业积极开发票的动力。”据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业务人员介绍,由于票据的贴现率更加市场化,从广义货币到广义信用的传导机制更加顺畅。
另外,与审批周期长的贷款业务相比,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电子票据业务的便利性,尤其是今年流动性环境宽松,贴现率下降,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票据融资工具的趋势明显。
存款和贷款的冲动加剧了“拖尾”现象
就银行而言,为企业签发承兑汇票可以赚取手续费,从开票企业获得的保证金可以贷记存款,贴现票据可以贷记贷款。这种“一石三鸟”的效果促使银行更加关注票据业务。
特别是在年终决算的压力下,一些银行存在冲动性存贷款行为,这进一步加剧了年末票据“挂尾”现象。
“当银行认可开票企业的信用时,他们也需要占用业务规模指标。一般银行会要求开票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存款,这些存款可以计入会计科目的存款中。”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部分股份制银行分行业务人员表示,票据业务“拖尾”与部分银行要求年底完成“两增两控”目标的压力有关。
“由于票据贴现风险相对较低,可以纳入贷款规模,所以各银行都给了账户经理一个任务,特别是单笔授信不足1000万元的贴现业务。”同时,他还提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利用关联企业制造虚假融资发票。
标题:开票贴现双“翘尾” 小品种如何扮演大角色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