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0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随着国家税务总局个人税务应用的推出,许多由商业公司生产的“个人税务”应用变得流行起来。有些是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但有些是纯粹的热点,甚至有些是纯粹的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
当心假冒税务应用、热点、泄露个人信息
记者从手机软件商店进入“个人所得税”后,大量与计算个人所得税相关的软件立即出现,记者随机下载了一款名为“51税务管家”的软件。
在注册时,对方不仅要求用户填写手机号码,还提供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个人信息,用户协议中还说“有权向第三方提供相关信息”。
在这方面,专家提醒我们在填写私人信息时要保持警惕。
除了窃取用户信息之外,如果这些来历不明的应用被下载,即使用户在使用了一次之后从来没有注意过使用它们,他们仍然可以登录到网站,通过之前保存的用户名和密码随意提取数据。
电脑专家何占强: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多地去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网站。对于在官方网站上下载应用,或者去主要应用市场,将会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和说明。在官方网站上,也有去苹果和安卓市场的指南,严格输入名字,然后注意软件生产单位是否是国家税务总局。
一些网民报告了一款税务应用:他们没有去上班,但有就业信息
在填写税务信息时,用户应注意就业栏中填写的单位。来自上海的网民报道说,在就业信息栏目中,他们发现除了自己的工作,还有一家他们根本不认识的科技公司。
遇到这种问题的人不少,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建议
为什么会这样?后果可能很严重
企业盗用个人信息、虚报税收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网民能够证实该公司以前从未与他有过经济往来,那么他很可能遭受了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的痛苦。一些律师表示,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利用他人信息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存在两种行为:
第一种是个人欺诈使用,例如,实际雇员未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或他们有不良记录,不能被用人单位接受。
另一种是企业行为,即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身份信息来约束利益。“比如说,以前一个单位员工的收入是9000元,你可以用三张身份证来分割成三个人的收入,达到在起征点下避税的效果。”
事实上,2017年有报道称,上海闵行区居民戴先生已经失业20年,但相关资料显示,自2005年以来,有两家公司一直给他发工资,但他对此一无所知,也从未收到过钱!他原本有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但一度被取消资格。对此,涉案公司当时明确告诉记者,"冒用信息是为了支付临时工!"
你是如何获得身份信息并签订劳动合同的?据律师介绍,获取个人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借出和流出身份证。“不排除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身份信息。一些企业经常让这些造假人员的工资低于税收标准,然后每月向有关部门进行“零申报”。
税务部门:雇佣信息不正确,可以上诉
如果公民发现自己处于类似的情况,他们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已经被其他企业用来虚报税收。此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纳税人年度综合收入增加。
税务机关提醒纳税人,如果他们怀疑身份信息被盗,他们可以选择在线上诉。
在个人所得税应用的“就业信息”栏中,只要点击相关信息,就可以在界面的右上角看到“上诉”一词。纳税人进入后,他可以写下上诉的理由并在网上提交。
税务部门表示,纳税人投诉后,工作人员会记录该信息,并将其转到相应部门进行核实调查和处理;在此过程中,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包括扣除和享受六项特别附加扣除政策,将不会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有“就业信息”的单位确实与纳税人有就业关系,或有过金融交易和代扣代缴税款,纳税人无需再上诉。如果纳税人确实在许多地方赚取收入,信息将由系统收集。
此外,有关部门还提醒,由于大病医疗扣除需要累计全年发生的个人医疗费用金额,该项目要到2020年1月1日(含)才能申报。
标题:赶紧查!没上班却有就职信息 后果可能很严重!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