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美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举行了无膜棉花的现场观察、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树勋,以及来自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科技部和国家相关农业院校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沙雅,观摩、讨论和交流棉花无膜种植技术。

无膜棉向白色污染宣战

为了解决干旱、寒冷等恶劣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危害,20世纪80年代,新疆开始在棉花上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无膜棉向白色污染宣战

然而,由于塑料薄膜的不断使用,残留塑料薄膜的回收率较低,土壤中残留塑料薄膜的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耕地质量下降、作物产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白色革命”已经演变为“白色污染”。自1982年塑料薄膜传入中国以来,新疆棉田塑料薄膜使用量约为150万吨,已成为中国农膜残留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无膜棉向白色污染宣战

与此同时,新疆三分之一以上的棉田都是机械化收割的。在机采棉的收获过程中,地面和棉株上收集了大量的破膜,原棉中掺杂的破膜在加工过程中难以去除,严重影响了纺织产品的质量。

无膜棉向白色污染宣战

为解决棉田地膜污染问题,简化棉花种植技术,提高棉田效益,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棉花遗传育种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俞树勋院士,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无膜棉花综合技术团队,培育了极早熟、耐盐碱、耐低温、高产的陆地棉新品系“钟勉619”,并实施了无膜棉花种植。

无膜棉向白色污染宣战

多年的试验证明,“钟勉619”适合在南疆进行无膜种植。“钟勉619”在无膜条件下也能快速发芽出苗,其出苗率和成苗率与覆膜条件下无明显差异。棉花无膜品种的培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棉花无膜种植,彻底消除了残膜对土壤污染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促进了我国棉花种植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对发展绿色棉花种植和生态棉花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引导下,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在新疆阿克苏、库尔勒和阿拉尔建立了无膜棉花示范基地,产量达到5250公斤/公顷。种植无地膜棉花可节约每公顷2200元的地膜采购和揭膜费用,达到“高产、节本、环保、综合效益提高”的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其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无膜棉向白色污染宣战

在观摩讨论活动中,俞树勋一行展示了优质高产无膜棉的科研成果,并与与会专家和代表进行了交流讨论。与会专家表示,通过此次观察,他们对减少“白色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棉花无膜种植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规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记者刘伟)

无膜棉向白色污染宣战

编辑:计然

标题:无膜棉向白色污染宣战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