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0字,读完约5分钟
“在我们村里,小雨不打湿衣服,风看不见灰尘。”
63岁的张桂兰看着一位满脸困惑的记者,高兴地指着一片森林说:“这就是答案。看这棵树长得多好!”张阿姨是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牛角店镇村人。她谈到了最近几年村子里的环境变化,并且很乐意保持沉默。
聊城从2016年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并于今年10月15日正式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林业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让市民抬头看看绿色,走出去,有一个绿树成荫,附近的公园,随时随地接近自然,享受绿色,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愿望,财富,美丽和追求,即为大众。做实事,做好事。”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说。
绿色-
探索平原绿化新模式
金秋时节,齐鲁大地秋高气爽。在聊城东昌区东昌湖,市民和游客随处可见,婚纱照也随处可见。
“东昌湖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我们聊城因此被称为‘江北水城’。”聊城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敬臣走在湖边,指着湖边的树木说:“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是聊城的城市定位,打造水城特色。没有这些“绿色”,关于水的文章就做不好”。
要写一篇“绿色”文章,你需要经历两个层次
一是在哪里种植。
平原地区粮食和建设用地多,林粮争地问题突出。“要解决‘老困难’,我们必须放开心胸。”聊城市林业局局长丁东明表示,聊城市在河流、道路两侧和生态脆弱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了高档木材、特色水果和种苗产业,解决了土地利用问题。
第二,谁来种植它?
"在承包公司、企业和合作社的参与下,当地农民植树并给予补贴."丁东明介绍,为此,聊城县乡制定了土地租赁补贴、种苗补贴等政策激励机制。财政投入累计44.75亿元,动员社会资本60多亿元,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经营-转让”或直接模式,引进东方花园、贝林科技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动员聊城林业龙头企业、绿化公司、林业合作社,确保不仅有品种,
“建林以来,聊城已转让土地45.89万亩,新增土地绿化面积60.8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72%。优质生态景观林、高效经济林和林木种苗建设一体化,管护水平和森林质量大幅提高。林业生态和大型产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聊城市市长宋军继说。
漂亮-
打造美丽的生态园新城
自森林创建以来,聊城全面推进村庄绿化,按照200-300亩的网格要求,建成了农田林网体系。大力推进森林入城围城,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道路节点绿地质量。
目前,聊城县绿化覆盖率超过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4平方米。村镇绿化全面改善。建设了5个省级森林镇、30个省级森林村、28个市级森林镇和129个市级森林村。聊城有11个森林公园,包括2个国家公园和2个省级公园。已建成16个湿地公园,包括3个国家公园和1个省级公园;建立了三个国家级休闲体验基地,成为市民休闲、享受美好生活的新场所。
“现在,我们已经在主城区建造了2200英亩的九州玫瑰公园,并对1000多英亩的凤凰园森林公园进行了升级和改造。这些已经成为公民的福利,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张敬臣自豪地说。
富有-
植树以增加收入和帮助摆脱贫困
“家里两个人,4亩多,原来种小麦和玉米,一年不到3000元,家里很穷。”在东阿县牛角店镇北辰村,62岁的陈振进回忆起过去的贫困生活,不禁感慨万千。
2016年,东阿县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奖励和补偿,并鼓励村民以工资形式进行管理和保护。陈先生将要转让所有的土地。
“土地赚钱了,人们从土地上‘解放’了!”老陈给记者算了一下账户,土地出让年收入为5200元。此外,他在当地创森基地工作的收入约为6000元,每年可分红3600元,年收入约为1.5万元。"现在我摆脱了贫困,我可以被激励了!"
植树脱贫致富在聊城并不新鲜。“截至2017年底,聊城市林地面积400多万亩,森林绿化率31.41%,林业总产值190亿元,其中经济林总面积87.78万亩,年产量88.33万吨。”丁东明说道。
“早上拉进来(温室),晚上盖起来,一年赚3万。”在冠县东谷镇天马园村,当地村民开始通过发展温室果树产业致富。
“原来这里都是大沙丘。”麻园村党支部书记田颖冲指着一个温室说,整平后,村里4000亩土地中有3500亩种了樱桃。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为2.5万元。今天,天马园村也通过互联网销售水果。
“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种果树,留守儿童和空老巢老人的问题也逐渐得到解决。”我们的未来非常美好!”田颖冲对未来充满信心。(记者辛本建,刘术文李翔)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6日,第20版)
编辑:计然
标题:山东聊城:城市绿 生态美 百姓富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