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元宵节。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平区西头乡,洪光村村民滕晓华的家坐落在绵江的山坡上。这是一个建于2017年的小庭院,是一个异地扶贫搬迁项目,隐藏在近年新种植的柑橘林中。她从里屋拿出一大罐血橙:“这是我家生产的新品种。它又甜又酸。你可以品尝它,感觉非常舒服。”
热心的滕小华,54岁,直到2017年还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住在山脚下一栋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里。她的丈夫在2016年因病去世,留下了她的母亲和儿子。“我们以前在这里种当地的‘酸橙’,每公斤卖几分钱,但有时我们卖不出去,也赚不到钱,所以日子很难过……”
据当地文献记载,南充种植柑橘历史悠久。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南充被定为“果州”,因为城西有一座盛产黄果(柑橘)的山。从此,南充有了“水果城”的别名。北宋理学家邵伯温在周国周知时曾写下《周国·黄干》:“水果山美,树皆黄。”。看完这本书,我想问300个问题,但是森林里仍然布满了洞庭冰霜。黄色的橘子被称为“不朽的水果”。
“仙果”曾在近千年后陷入“绝境”。南充市高平区移民扶贫局局长陈伟告诉记者,由于品种单一、退化、分散种植等多种原因,“郭喜安”的传统种植方式使当地农民没有增收的希望,他们弃种外出打工。截至2014年底,高平区仍是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县,44万农业人口中有4.8万多贫困人口。
南充市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直把振兴柑橘产业作为帮助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支撑。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了大量业主在嘉陵江沿岸创业,“郭喜安”有了重生的机会。
四川本威农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琼站在高原上,指着岸边一望无际的柑橘林,充满自豪地说:“我公司已将西投乡洪光村等四个村的11000亩土地进行了转让,并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建成了10000多亩甜橙和晚熟混橙基地。产品成熟期为10月至次年8月,基本实现全年水果丰收,帮助4个村23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本土农业还带动了“南充现代柑橘产业研究所”的成立,该研究所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紧密合作,依靠科技发展柑橘产业。到2018年,本土农业生产面积将达到5000亩,产量将达到2000多万斤,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4000万元。邓琼说:“柑橘产业的发展不能光靠‘郭喜安’这个名字,关键在于技术和市场。”
西投乡党委书记程铮表示,从2012年至今,该乡引进了包括本地农业在内的10个业主,种植了3.3万亩优良柑橘。通过土地转让、股份分享和当地就业,全乡人民仅依靠柑橘产业,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去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多元。滕小华也当场为记者算出了自己的个人收入账户:“经过业主介绍进行规模化种植,我一年真的能赚到一万多元。”
“高平区已在中国境内70多公里的嘉陵江段开发了25万亩优质柑橘,帮助农民脱贫和增加就业。2017年,91个贫困村中有84个已经退出,高平区也退出了贫困县。排名。”高平区委宣传部部长曹博说。
高平区柑橘产业的振兴是南充产业发展的缩影。目前,沿江各区县已建成100多公里的优质柑橘产业带。(记者任)
编辑:计然
标题:千年“仙果”重生记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