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88字,读完约9分钟
“我从北京回到了我的家乡B&B,北京对这里的青山绿水很乐观,对绿色发展的前景也很乐观。”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玉泉街新四居偏塘村的张晓,满怀信心地站在“胡晓人家”面前。在她的周围,沿着桃花溪散布着贵州北部的蓝色小瓦片和白色粉墙的房子,形成了一种小桥流水的田园美景。
几年前,它还是一个贫瘠的斜坡,村民们专注于传统农业。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片岩塘村走上了以农村为重点的绿色发展道路,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近年来,这样的例子在贵州和中国频繁发生。
准确的扶贫和防污染是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而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却在两大战场上同时推进,一举两得。
有机结合,打两场硬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坚决战胜贫困。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按照中国目前的标准摆脱贫困,从而摆脱贫困,摆脱贫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具有双重意义,不仅让贫困人口从守护青山绿水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而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生态和环境部非常重视消除贫困和防治污染。生态环境部党组多次召开扶贫专项工作会议,党组成员多次赴河北省围场县、龙华县开展专项扶贫调研工作。生态环境部还要求各单位最高领导亲自抓扶贫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帮助贫困村指导和推进具体工作,并将扶贫工作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年终报告的党建考核。
2018年,生态环境部提升并加强了扶贫领导小组,生态环境部部长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扩大至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小组成员扩大至部内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47人。
在政策导向方面,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生态环境保护帮助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和《生态环境部有针对性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将两次战役有机结合。
这是生态环境部指导今后行业扶贫工作和指定扶贫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也是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工作经验和成果的阶段性总结。
在此基础上,2018年,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说,到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1.7%,累计下降了8.5个百分点。
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是不可或缺的。
去年4月,生态环境部收到了河北省隆化县海道沟村村委会的感谢信:“今年,我们村建了大棚,装了路灯,铺了广场,修了路,建了垃圾池,还买了垃圾车。”自来水也在建设中,党支部建设得到加强。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集体也将改变没有经济收入的局面。”
从2017年4月起,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刘一成为海岱沟村的第一任书记。一年多来,他给这个贫穷的村庄带来了希望和改变。刘一还获得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扶贫优秀个人称号,生态环境部龙华县扶贫工作组获得了河北省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这样的扶贫小组有13个,生态环境部与围场县和龙华县的87个贫困村形成了帮扶关系,覆盖了这两个县全部45个深层贫困村。他们帮助贫困村庄解决人才、技术和其他领域的实际困难。
生态环境部还协调财政部门,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项目,共支持围场县和龙华县3.78亿元。
自2011年以来,围场县共有18.3万人稳步脱贫,贫困率从49%下降到4.4%。仅在2018年,围场县就有23136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龙华县67个村脱贫,贫困人口减少8234户,2256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8年初的11.76%下降到5.19%。
让好事变得更好,让坏事变得更好
从空台俯瞰地球,中国西南部、北部和中部的许多地方都被散布在各处的大片绿地所覆盖。这些绿地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之一,也是许多贫困地区为摆脱贫困、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成就。
据统计,全国70%以上的贫困县和7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贫困紧密相连。要打破贫困的枷锁,我们必须首先改变造成这些地区的恶劣环境。
陕西省延安市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和峡谷中。曾经,延河被严重污染,到处都是泥浆,不时发出恶臭。
延安市通过“治污、截污、除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使延安市主要河流重新出现了涟漪。
“环境越来越好了。无论是从事农家乐旅游还是种植蔬菜,都有更多的致富途径。”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由一个贫困村转变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富裕村。
延安每年造林118万亩,创造了山川由黄转绿的奇迹,验证了“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
通过支持贫困地区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引导资助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了覆盖内蒙古等23个省(区)贫困地区的景观、森林、湖泊、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试点工程,总投资1440亿元。一批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贫困地区得到系统保护和恢复。
为了扶贫,必须挖掘生态优势,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在过去的春节假期里,贵阳郊区新城布依族乡的游客数量创下新高,旅游收入超过1700万元。早在2014年,贵州省就率先颁布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并结合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等产业。目前,绿色经济在全省的比重已经达到40%。
2017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据估计,塞罕坝林场的生态服务价值已超过每年140亿元。
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为了帮助穷人,我们还应该解决贫困地区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各种困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些地方生态环境厅(局)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有特色的东西部扶贫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冬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向盐池县麻吉镇四墩子村13户贫困户发送了26吨生活用煤用于冬季取暖。
在江西省乐平市乐岗镇大路边村工业扶贫基地,由江西省乐平市环保局实施的工业扶贫项目取得了成效:榨油厂已开始榨油,蔬菜产业扶贫菜地中的农家菜即将上市。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挑选了19名骨干组成了村里的扶贫小组;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带领团队9次到指定扶贫村现场解决问题,该厅纪检监察组两次暗访驻村作风建设;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每年组织专家开设“环保班”进入社区和学校;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寻求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
精准与长远并重,探索和推广绿色扶贫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不仅需要速度,而且需要长期。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可以挖掘“贫困根源”,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的长效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援助转化为准确的扶贫成果,以生态环境保护帮助扶贫,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扶贫的关键是把生态补偿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环境政策研究所副主任李佐军强调,生态环境扶贫不是慈善,而是合理的补偿。
生态环境扶贫作为一种扶贫理念和手段,已经在中国许多地方进行了全面试点,形成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模式。河南省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已有2.6万名建立档案的贫困人口被选为生态护林员,带领7万多人稳步脱贫,管理林区950多万亩,实现了“以林养人”和“保林脱贫”的双赢效果;四川省阿坝林业局和若尔盖县市人民政府同意共同筹集300多万元,聘请当地贫困农民、牧民和僧人参与湿地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充分依靠群众保护和建设生态,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
与其教人们钓鱼,不如教他们钓鱼。生态环境扶贫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一些地区将环保产业与扶贫相结合,探索环保产业扶贫之路。
生态环境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产业的资源优势,积极帮助地方政府引进扶贫项目,直接支持河北省围场县112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龙华县实施50多个工业项目和26个基础设施项目。在生态环境部的牵线下,田波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在围场县投资建设了微型空气体质量传感器生产基地,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直接惠及了贫困人口。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在阜新市清河门区五龙坝镇朱家屯村的扶贫团队,投资1亿多元在辽西地区建设了粪便综合治理利用示范工程,带动了当地的扶贫工作。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对赣州市南康区横石镇大北村和婺源县邱口镇王村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准确分析,帮助贫困村发展油茶特色产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云龙县双龙村村民种植金银花和其他中草药,饲养山鸡和黑猪等畜禽。目前,全村已开发种植金银花900亩,其中146户459亩;2018年双龙村种植500亩麦地湾梨,其中5户34亩,种植烤烟2180亩,收入899万元,其中121户贫困户种植610亩1500担。(记者文汶)
编辑:计然
标题:生态环保扶贫谱写绿色发展之歌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