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6字,读完约4分钟
“全国流量任意使用”、“无限制,更畅快”……最近,各大电信运营商推出了“无限制流量”套餐,以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7年通信行业统计公报》,2017年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235亿gb,同比增长179%。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发布了《关于2018年深化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提出从今年7月1日起取消移动通信漫游费用,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推出大流量套餐等措施降低费用,全年移动通信平均单价将降低30%以上。
“提速降费”的步伐越来越快。用户真的喜欢它带来的红利吗?记者发起了一项调查。
限制性条款和标志需要更加显眼
最近,一些用户在网上抱怨,他们购买的4g网络无限流量套餐在每月使用一定流量后会变慢。打开网页需要几秒钟,甚至登录微信都很困难。我给运营商的客服打了电话,但被告知如果我想恢复4g网络速度,我需要购买额外的流量加速套餐。
相关电信专家表示,用户流量达到一定上限时会受到限制的原因是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达到人人开放无限制流量的现实,运营商只能通过限制网速来保证大多数用户的体验。
用户不相信专家的解释。在他们看来,“无限制的交通”字面意思是“交通的无限制使用”,即运营商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添加先决条件,如“限速”,这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据业内人士称,为了增加新用户的数量,运营商的确会向无限制的交通套餐告知限速条款的存在。记者分别打开了几家运营商的官方网站,发现无限流量套餐的广告被放在了首页最显眼的位置,但达到一定流量后,就被限速字样隐藏在了海报的角落里,并不显眼。当致电客服电话处理包裹时,客服人员并没有主动提醒记者合同中有“限速”条款。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要求运营商规范宣传:“要高度重视当前‘无限’套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全行业立即开展自查工作,有效规范此类套餐的促销和推广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应该标明限制。引人注目。”
仍有许多用户呕吐,运营商推出的定向交通套餐中也有类似的程序。例如,当一个视频网站与运营商合作推出目标流量套餐时,它声称用户在广告中使用视频应用时不会产生任何流量费用。然而,在仔细阅读了包的合同条款后,免费流量仅通过观看视频产生,但不包括在应用程序中加载图片、文本、拦河坝和第三方广告的过程中产生的流量。没有任何提示,用户的流量费用可能会上升而不是下降。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认为,即使运营商在包裹处理合同中有无限流量使用的前提条件条款,如果用户在处理包裹时没有给出提示,或者合同中没有特别注明该条款,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流量消耗很快,防止手机感染病毒
今年5月,一位上海网民发帖称,从凌晨2点到4点,他的手机流量高达数百兆字节,而且他的手机已经接入了wifi在家;即使家里的无线网络断开,他也没有在手机上做过任何操作。在向运营商投诉后,客服人员退回了部分流量,但表示责任应归于用户的手机应用程序。
“过去有一个月的交通流量,但现在不能持续15天。”“交通消耗太快了。在任何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看看是否有wifi。”许多用户质疑手机流量的“非正常消耗”,认为运营商在流量计算中“耍花招”。
运营商真的会“窃取”用户流量吗?浙江省质监局和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曾进行过一次通信流量检测试验。在三个多标准无线通信互联网流量监视器中,三个主要运营商的sim卡被随机插入以下载相同的文件。从检测结果的比较来看,它们与运营商提供的交通统计数据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可以看出运营商不太可能窃取流量。
朱伟说:“用户之所以觉得流量在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智能手机应用经常选择在后台自动连接网络,以提醒用户及时更新和推送各种信息,流量会被悄悄地消耗掉。”此外,特洛伊木马病毒也是导致流量窃取的元凶之一。”据报道,一组技术专家发现了一种植入手机应用程序的木马病毒。只要用户安装了带有病毒的手机应用程序,即使是滑动和解锁屏幕的简单操作也会消耗一定的流量。
朱伟建议,为了获得用户的信任,运营商应向用户披露监管机构批准的网络通信协议。同时,用户不应通过非法渠道随意下载应用,以免感染消耗流量的手机病毒。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1日,第13版)
标题:“流量陷阱”频遭网民吐槽 “不限流量”却被“限速”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