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4字,读完约2分钟
先驱报(记者王江)新资产管理条例的实施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随着保本银行理财业务的结束,结构性存款成为今年第一季度银行业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结构性存款增加了1.84万亿元,超过了2017年的新规模。业内人士指出,有许多“假结构性存款”穿着马甲,监管当局肯定会出台政策来填补漏洞。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各银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增速在4月份大幅下降,原因是有传言称监管将指向“假结构性存款”。据了解,一些小银行最近也纷纷效仿,发行了名为“结构性存款”的“假结构”产品,这实际上是一种金融管理,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叫停。
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各大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9196.21亿元,同比增长259.72亿元,同比增长87.53%,增速低于3月份的2082.22亿元;中资国有中小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9384.59亿元,当月增加390.26亿元,3月份增加1638.14亿元,同比下降76.1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个人结构性存款增量明显转冷,但4月份单位结构性存款仍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增加187.11亿元,比上个月增长14.31%;4月份,中小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增加2722.02亿元,达到39283.12亿元,同比增长503.03%。
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期权和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中的存款,与利率、汇率、指数等波动相关。,或一个实体的信用状况,使储户可以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高收益的商业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小银行是发行结构性存款的主力军,但它们相对缺乏衍生品交易资格和足够的投资研究能力,加大了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难度和风险。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增长过快,这将加剧风险。现在,一些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是假的结构,它们不仅仅通过使用这种产品与利率和汇率等衍生品挂钩。要变相提高收益率,必须在加强监管、引导结构性存款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关注结构性存款的性质。”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说。
标题:4月个人结构性存款增速大幅回落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