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3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害虫的绿色防控率提高到40%以上
——生物控制没有硝烟的“战争”
福建省三明市果农种植的草莓,果实形状和味道都很好。(数据图片)
随着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人类抗击害虫的“武器”已经从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转变为绿色无污染的生物防治手段——一场无烟的“战争”已经悄然开始
生物控制有什么好处?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发展的需求吗?5月14日至16日,首届国际生物控制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生物控制与人类健康”。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并为全球生物控制和绿色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物防治作为绿色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生物防治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生物防治领域的综合性国际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这表明我国的生物防治技术和应用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作为这次生物防治会议的执行主席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邱从事生物防治工作已有10多年。他认为化学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没有酶可以降解它们,所以会形成残留物。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生物防治所用的原料是天然生物,如天敌昆虫、真菌等。因此,它们可以在自然条件下降解。
“我们通常说,大昆虫吃小昆虫,小昆虫吃弱昆虫,用昆虫来对待昆虫,用细菌来对待昆虫,这就是我们的意思。如今,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干扰物和信息素,使生物防治技术发展到分子水平,给害虫以致命的打击。”邱对说道。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2015年,原农业部通过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提出了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新型绿色防控产品。生物防治作为绿色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邱对说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军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成本节约和效率提高、质量安全和绿色发展,调整和优化科研创新方向和布局。“十三五”期间,力争将害虫绿色防控率提高到40%以上。
国际生物防治组织(iobc)主席乔治·黑皮(George heimpel)认为,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需求。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生物防治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提高农产品(000061)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发展生物农药产业
生物农药工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价值达到33亿美元;据估计,到2025年,市场价值将达到95亿美元
邱认为,目前世界上有各种与生物防治相关的技术。其中,许多技术难以大面积实施和推广,那些成功转化为商品并获得农药登记证的产品被称为“生物农药”。
“中国农业生产正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生物农药将成为农药工业发展的总趋势。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生物农药的研发中,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而传统的化学农药使用者最终将采用生物农药。”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张利生告诉记者。
从全球来看,生物农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化学农药。根据行业智库的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价值达到33亿美元,并将继续以13.9%的复合年增长率高速增长;据估计,到2025年,市场价值将达到95亿美元。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经掌握了生物农药产品开发的许多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并拥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农药产品的剂型已经从不稳定发展到稳定,从单一剂型发展到多种剂型,从短效发展到缓释和高效。
记者了解到,由邱团队创制的世界上第一种植物免疫蛋白生物农药阿塔灵,已建成年产800吨蛋白农药生产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阿塔灵通过诱导植物自身免疫,增强植物抗性,改善植物健康,从而抵抗病虫害;与此同时,防御的概念被引入,它放弃了以前在疾病发生后开始治疗的策略,而是在疾病发生前预防疾病。
“通过免疫诱导技术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是一种全新的绿色植物保护理念,是绿色防控害虫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实现农药零增长的有效途径。它对改善中国的长期生态系统损害、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邱告诉记者。
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逐步提高,中国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生物农药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为农业生产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生物农药。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60多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10%。生物农药制剂年产量近13万吨,生物防治技术年应用面积约4-5亿亩。
撑起生物控制的“保护伞”
中国建立了以生物防治为基础的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解决了重大农业病虫害的持续安全防控
京津冀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小,降雨量较低,设施农业较为普遍。然而,设施农业存在着肥料高、水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自2015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牵头,天津中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基地,共同应对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增产增效问题,建立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生态调控为辅助、多种环保措施相结合的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全过程解决方案。在示范区,不使用化学农药就可以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据介绍,我国已构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包括6套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解决了重大农业病虫害的持续安全防控。
在我国南方蔬菜、甘蔗、柑橘、荔枝主产区,研究人员推广应用了针对该地区小菜蛾、粉虱等主要害虫的“寄生蜂组合生物防治技术”,通过生产应用赤眼蜂、扁形虫等生物防治产品,防治效率提高了60%,年应用面积达3万公顷;在东北玉米、大豆和向日葵主产区(300111),研究人员推广应用了玉米螟、大豆螟和向日葵螟“赤眼蜂和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技术”,年应用面积超过67万公顷。
邱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应用生物防治的作物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并且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政府计划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努力将害虫的绿色防治率提高到40%以上。虽然绿色防控是一个大概念,生物防控也包括在内,但如何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邱介绍,为推动我国生物防治技术再上新台阶,2014年,在科技部的指示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组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完善创新体系为重点,聚集产品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带动和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为我国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健康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平台支撑,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记者李畅)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生物防治 没有硝烟的“战争”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