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0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观察)中国新的资产管理法规“落地”:资产管理产品不再承诺“保证收益”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陈苏)征求意见稿发布五个多月后,中国终于迎来了资产管理市场的新规。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颁布。
数据地图:中国人民银行。中新社杨照片: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底,总规模已达1000亿元人民币。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资产管理业务在满足居民理财需求、提升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类似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监管套利活动频繁,部分产品嵌套多层,风险基础不明确。现金池模型包含流动性风险,刚性赎回很常见。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形成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加剧了风险的跨行业和跨市场传导。
因此,为资产管理产品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是这一新规的总体思路,这意味着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统一监管的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高(诊断部601398)?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他表示,过去,一些机构会利用不同的监管规则和制度进行套利。有了统一的监管规则,就不会有监管套利,这将有助于市场参与者真正专注于提高投资研究的核心竞争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朱宁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年里,中国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些高风险、低效率的混乱。多层嵌套、刚性赎回等资产管理产品导致整个国内债务水平快速增长。资产价格上涨,导致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些必要条件。新规将所有资产管理产品纳入统一监管框架,消除监管套利,有利于信息披露和监管有效性,整顿金融市场秩序,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意见》针对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多层套汇、杠杆不清、套汇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制定了统一的监管标准。
在这项新规定中,社会关注的是打破僵化的救赎。《意见》中明确指出,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护收益、打破刚性赎回。这意味着人们常见的“保本”理财产品将永远不会回归。
“过去,在投资和财富管理领域,有很多产品都带有硬性赎回和隐性担保,这让普通投资者觉得,他们只需要闭着眼睛选择购买高回报的产品。”朱宁指出,这样做实际上将许多风险转移给了金融机构和政府。
中信证券(600030)资产管理业务总监魏星表示,刚性赎回实际上是利用金融机构的信用为资产管理产品提供担保,这将使资产管理产品的定价机制失效,只有打破刚性赎回,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成熟市场的表外理财业务不具备‘保本’概念。“在管理人员勤勉尽责的前提下,投资风险由买方承担”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不再拥有“保本”的表外理财产品。”
朱宁表示,今后中国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应该真正识别和管理理财产品的风险,并对风险和损失负责。同时,投资机构也有更强的责任向投资者披露风险。
魏星表示,随着新规的实施,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些业务模式将面临调整,例如,类似的基金池业务和渠道业务将逐渐减弱。同时,短期金融产品将减少,长期净值产品将增加,这将引导居民的投资习惯,使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理性投资,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投机和高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按照“新老分开”的原则设定过渡期,过渡期从《意见》公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比征求意见稿长一年半,给金融机构更多的整改时间。过渡期的延长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市场普遍对此表示欢迎。
“这种调整(过渡期的延长)是非常有根据的,反映出高层对市场稳定的关注。”魏星表示,这给了市场一个消化和适应的过程,有助于防止新规出台后市场过度波动。(结束)
标题:中国资管新规“落地”:资管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