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4字,读完约5分钟
◆经济导报记者褚磊报道
在农药零增长的政策背景下,植物保护的绿色防控新技术引起了农药生产企业和农业部门的重视。14日,在德州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绿色防控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国强袁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强袁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经过十年磨一剑,我们自主研发的全方位立体绿色防控智能系统已经进入大面积快速推广和落地的环节。”袁波国强的董事长宋国强说。该企业投资5000万元在山东省发展害虫物理防治系统,在寿光和乐陵的50多个果菜粮田进行了3年1万亩试验。
为了及时扭转对化学农药过度依赖的局面,农业部制定了“药物管制”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然而,中国有18亿亩耕地,绿色防控只有5.5亿亩。市场是完全开放的。企业如何抓住绿色植物保护的市场机遇?推广新技术的瓶颈是什么?
预警和预防的物联网技术
14日下午,位于乐陵北部农村的一座通讯塔自下而上捆绑了15盏物理杀虫灯。在塔底的害虫收集桶里,已经有被杀死的害虫。“今年的冷泉助长了害虫的出现。从3月12日起,圣甲虫出现了。”宋国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这个通信塔现在有了一个“身份”——袁波国强乐陵北部的物理性昆虫捕捉和预报预警指挥塔,它采用智能和远程技术实现物联网的大规模远程防控管理。这也是袁波国强的“物联网+大面积集成物理病虫害统一控制智能系统”的一角。杀虫灯采用物理方法吸引昆虫,吸引的昆虫数量增加了50多倍。
绿色防控旨在确保农业生产质量、农产品(000061)和生态环境安全,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态控制、生物控制和物理控制等技术措施优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山东模式“落地开花”
绿色防控在害虫控制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有机农场到城市,绿色防控之风劲吹,山东模式开始显现其明显特征。
14日下午,在乐陵市云鸿街五里田村的一个小农舍里,种植了苹果、梨等20多种果树。苹果树开花了,院子的主人,现已70多岁的刘老台说,今年的苹果花已经完全开放了。在过去,如果你不使用杀虫剂,一朵花只能剩下一半。在这个变化的背后,刘老太把它放在了院子里。
同时,100个物理杀虫灯正在袁波国强万亩试验基地之一的老岭万亩枣园的零农药残留示范基地工作。实验点的数据同步传回,建立了大型害虫信息数据库。在袁波国强创新技术的指导下,绿色防控形成了一个产业。
例如,在粮油生产基地邹城,建立了基于专业化统一防控组织的绿色防控推广应用模式。邹城植保站站长孔德胜介绍,全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超过60%,实现了花生、蔬菜、果树全覆盖。
据报道,物理性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中国已经推广了十多年,并不新鲜,但主要用于高端农产品,如有机蔬菜等生产基地。吴孔明分析说,资金、技术、政策和法律标准的不完善都影响了绿色防控的进程。
邹城市重点建设以杀虫灯为主要推进技术的全覆盖绿色防控体系,现已成为国家绿色防控示范区。孔德胜认为,这得益于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多元化投资和专业管理。例如,市政府共补助杀虫灯1.2万盏,总投资400多万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创建了三个集中展示绿色防控技术的大型示范区。统一预防和科学用药也在农药减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邹城市化学防治区的增长势头得到遏制。“统一防御规则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应在全省主要农业产区广泛推广应用。”宋国强认为。
难推广的症结是什么
绿色防控的优势显而易见。宋国强期待着建设更多大规模的物理和生物防控综合示范区。“我预计山东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停止使用杀虫剂的省份。”然而,在现阶段,很难实现大规模推广。症结何在?
"高投资、缺乏支持和补贴是制约因素."宋国强认为。
孔德胜还承认,就邹城市而言,政府资金的投入确实促进了绿色防控,但随着相关项目的竣工验收,每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农民很难主动购买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材料。”他说,中国缺乏以农作物和害虫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标准。建议加强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尽快建立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标准,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最近,全国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会议发布了推进绿色植保产业的信号――截至去年底,我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7.2%。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种植管理司和国家农业技术中心总结提炼了28套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将在各地进一步验证,并尽快提高到行业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平14日上午在接受《经济导报》采访时表示,推进绿色植保产业的关键是找到一种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创新的技术和服务体系。
标题:鲁企“圈地”绿色植保市场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