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1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欧阳建欢)中国银行(601988)的对外开放备受期待。许多专家向《中国证券报》指出,银行业的开放应该有序、逐步深化。今后,中国监管当局将借鉴国际经验,运用审慎机制应对开放风险。

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资产为252万亿元,而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总数为1013家,总资产为3.24万亿元。

“扩大对外开放不是在外部压力下的被动选择,而是从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内发展的主动选择。”接近监管机构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资产规模而言,中国银行业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经济要想继续增长,就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更开放的经济环境和更多的主体参与。

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其次,为了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我们还需要扩大开放。金融的核心功能在于配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要更大的领域和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参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银行体系的运行水平。未来,金融机构将不可避免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并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完成资源配置。

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此外,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从内部改革阶段发展到国际化和国际化阶段。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的银行应该在国际环境中经营,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银行,这就要求国内环境应该有世界竞争规则和标准。因此,有必要创造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市场环境,培育中资银行走出去,成为更具竞争力的机构。

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考虑对外开放和防范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银行业将面临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然而,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而稳定的金融体系。在过去的十年里,中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外资银行。扩大对外开放不会显著改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即使你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也不会对银行业的整体市场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中泰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戴志峰表示,首先,外资银行缺乏针对国内经济环境、金融监管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有效风险定价机制,明显跟不上国内机构;其次,过去,外资银行可以吸收最优秀的人才,但现在不行了。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面临着内部管理的“水土不服”。

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此外,引进审慎的外资机构也有利于降低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丰富中资银行的资本,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和成熟的产品技术,还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机制。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引进智力”和“引进制度”得以实现。

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好对外开放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平衡。知情人士指出,近年来,金融监管机构不断提高监管效率,弥补不足,更好地控制了系统性风险。对外开放必须是一个有序、渐进的深化过程。今后,监管机构将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经济宏观管理机制,以审慎的机制应对对外开放的风险。

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述机制仍在建立过程中,主要思路是创造一个公平的商业环境。外资进入中国时,应考虑外资金融机构在特定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经验,引导其在国内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题:专家建议以审慎机制处理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