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0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中国的cpi同比增长了1.6%,而ppi在过去六年中首次增长,增长了6.3%。价格稳定的湖底似乎有波浪。当前的通胀势头如何?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增长会传递给消费者物价指数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cpi同比增长1.6%,ppi增速6年来首次转正,同比增长6.3%。价格稳定的湖底似乎有波浪。当前的通胀势头如何?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增长会传递给消费者物价指数吗?
1.2017年12月,cpi和ppi没有显示出逐月下降的迹象。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3%和0.8%,是去年第四季度的最高值,总体价格涨幅没有减弱的迹象。从季节来看,以2002年以来每年12月的平均价格为例,近16年来,平均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0.49%,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了0.02%。这样,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0.02%,但生产者价格指数远高于季节平均水平。
2.短期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可能不会明显减弱。1月8日,中国商品价格指数(商务部每周发布)升至140.88,为2014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中国商品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同比趋势基本同步。
此外,制造业pmi的采购价格指数与ppi逐月变化趋势高度一致。12月,制造业pmi的采购价格指数为62.2%,处于较高的经济形势,短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低。在最近的二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可能保持环比正增长。
3.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最终会传递给消费者物价指数。现有研究表明,2012年之前,中国价格具有cpi上升驱动ppi上升的特征,即下游需求驱动上游价格上升。然而,2012年后,cpi和ppi之间的传导关系减弱,两种趋势分道扬镳。然而,通货膨胀的形成通常有两个因素:供求失衡和成本上升,这两个因素目前都有提高通货膨胀水平的趋势。
供应方改革导致上游产业供应萎缩,尤其是钢铁和煤炭行业。1月8日,中国钢铁协会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升至120.47,为201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8年,供给侧改革将继续推进,上游价格上涨将继续挤压中游行业的利润,这将推动中游行业去产能,中游行业的民营企业更多,因此去产能过程的市场化程度应该更高,而中游去产能过程可能决定ppi向cpi的平滑传递程度。可以肯定的是,上游价格上涨最终将在很大程度上由下游终端消费者承担。
4.2018年,通胀中心适度上移,高通胀风险较低。上游价格对下游价格的传导压力将在2018年显现。据风能统计,2018年平均预测cpi和ppi分别为2.4%和3.3%,终端消费价格将比2017年上涨0.8个百分点。
2018年,高通胀风险较低,金融监管更加严格,货币政策略有收紧,不存在高通胀的货币环境。在2018年金融去杠杆化和金融风险防范下,货币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明显放缓;此外,在美联储量化宽松十周年之际,世界正进入全面收紧周期,中国货币政策需要适度收紧。
标题:五幅图看懂当前通胀趋势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