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50多年前,县委书记焦带领兰考人大量种植泡桐;半个世纪后,兰考的泡桐成为当地人致富的“摇钱树”。预计2019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
河南省兰考市位于黄河古道旁,数百年来,黄河古道被风沙、涝渍和盐碱破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难以忘怀的痛苦。20世纪60年代,为了防风固沙,焦带领群众在这里种植了大量的桐木,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桐木”。泡桐长得很快,当地有句谚语说:“两年之内,一杆之厚,三年之内,一板之厚。”
20世纪80年代,上海一位乐器大师偶然发现泡桐板适合制作乐器的音板。生长在兰考沙土中的泡桐,因其线条清晰、音质极佳而被称为“活木”。这一发现使毫无价值的泡桐立即升值了一倍。
主人在沭阳镇许昌村找到了木匠戴时永。从那时起,戴已成为乐器制造商的原材料供应商。经过深入接触,戴发现成品乐器价格昂贵,决心独立办厂。1988年,他高薪聘请了上海、扬州的几位大师,在兰考开办了第一家民族乐器厂。这家公司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发展缓慢。
在许多工作的村民学会了他们的技能后,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在过去的十年里,各种民族乐器的大大小小的生产工厂遍地开花。目前许昌村有82家乐器厂,员工1200多人,年产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12万多台,年产值1.2亿元。仅古阳镇就有民族乐器及配件企业187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
目前,兰考桐木民族乐器产业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兰考县政府从多方面积极扶持这一“意想不到”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凸显其特色。自2017年以来,对信贷、工业用地、支持和科技创新给予了支持和激励。
兰考县民族乐器工业协会会长唐尔发说,中国95%的高档民族乐器都是兰考泡桐制作的。目前,兰考县大约有600万棵泡桐树。为了持续提供泡桐资源,兰考市近年来已经转让了1万亩土地种植优质泡桐。未来三年,计划转让2万亩种植泡桐的土地。
一代又一代的农户放下镰刀,拨动琴弦;一棵树创造了一个产业,并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泡桐树为新时期兰考的发展谱写了一曲美妙乐章。(李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2版,2019年9月9日)
编者:纪爱玲
标题:兰考“焦桐”长出致富路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