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2字,读完约6分钟
核心阅读
翁丁村位于西南边陲,是一个贫穷的村庄,但它已经附属于上海。对口支援单位帮助翁丁村开通云南省沧源县机场,突破障碍,促进就业,吸引游客;帮助创建一个新的村庄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同时,旧村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和发展,村民在家“上班”增加收入;对接上海的优势资源,佤族的服装进入了一个大市场,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一个村庄,村民们每天在那里打扫卫生、生火、做饭、养鸡和养鸭,但是他们可以得到报酬。这是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翁丁村是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佤族村落。沧源县曾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今年4月被宣布脱贫。
云南省是上海对口支援的重点地区,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央企业也在沧源县指定了扶贫点。这个位于中国东海之滨的佤族和上海的小村庄结婚了。
机场
连接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道路
69岁的小艾欣是村里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他家有一顶长羽毛的帽子,是祖先传下来的。老人说:“这是白鹇的羽毛。那种鸟现在不会打架了。它是二级保护动物。”虽然该村仍然保持着一些传统的佤族生活方式,但生态保护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原始的村庄和独特的文化激起了许多游客的好奇心。但是在过去,从昆明乘公共汽车到村子要花十几个小时,车费是300元。2016年,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帮助沧源县建设了一个机场。现在,从昆明乘飞机50分钟就可以到达沧源华山机场,票价大约300元。从华山机场到翁丁村要方便得多,只剩下40公里的山路,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
机场的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就业,25岁的佤族男孩肖光华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他是杭空公司的装卸工,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
一个机场使翁丁与外界的距离更近了。仅在2018年,东航就参与了与临沧和沧源相关的4318个航班,乘客45.59万人,为当地经济增长贡献了8.25亿元,解决了1.25万就业人口的问题。
新老村庄
工作和生活都是正确的
翁丁古村的一次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非常热闹。老人坐在房子前面,悠闲地抽着烟,女人们一边做饭一边照顾孩子。在村民家里,你也可以买到村民自己制作的野生生普茶。
其他地方的游客在原始村落的茅草屋和火塘里拍照,在村民家中品尝生普茶。但我不禁担心。虽然这个草堂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是夏天有很多蚊子,冬天没有避寒的地方,壁炉里烟雾弥漫。住在里面你能不痛苦吗?
事实上,村民们在这里工作。离村子1.5公里处,还有一个翁丁新村,山上散布着一排排红砖瓦的两层楼房。房子后面有露台,房子前面有庭院,自由放养的鸡在房子前面来回踱步。这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
新村是东航资助的生态旅游示范村。自2012年以来,东航分两期建设了翁丁新村,包括污水管网、化粪池、太阳能路灯和给排水管网。去年四月,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从旧村搬进来。与此同时,老村的原有特色基本保留下来,发展成为一个门票35元的旅游景点。但是村民们可以随时回到他们的老房子。
村子里成立了一个旅游合作社。村民购买房屋股份,每年享受固定股息。门票收入也将分配给村民。村支书肖文军告诉记者,仅今年上半年的门票收入就超过了100万元,是去年的两倍。
回到老房子,村民们做了和以前一样的工作。“每天都有50个村民被安排去老村值班,他们每月能挣1000多元。”肖文俊说:“我们佤族的特殊表演是拉木鼓的仪式。村里组织了一支文艺队,村民们来表演。”
你更喜欢哪个,新村庄还是旧村庄?萧爷爷有些困难。“政府为我们建了一个新家,条件确实有所改善。老村是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我们的根就在那里。”
在小艾欣搬进新村子之前,他和妻子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加入旅游合作社后,他们一年至少能挣七八千元。“地上有大米、蔬菜、玉米和茶叶。通常有饭吃,玉米酒喝,茶喝。”老人很满意。
多方帮助
民族服装有市场
在陈红江翁丁古村风景区的云南巴拉奥民族服装公司的一家商店门口,佤族的大姐用布包着腰慢慢坐下,咔嗒咔嗒,五颜六色的线条聚集在一块布上。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她每天早上9点准时来到商店。
陈红江经历了苦难。13岁时,他进入当地歌舞团跳舞,但由于膝盖受伤,他成了佤族服装。2016年,她在一次车祸中摔断了腿,她创办的公司也面临破产。来自上海的扶贫干部陈回忆说:“2016年我第一次来到的商店时,条件很简单,只有一两台机器。”
如何利用上海的“大市场”和“大流通”,将少数民族佤族服饰推向更大的市场?首先是帮助她解决她的迫切需求。经过帮助,陈红江收到了2.5万元的设备购置款。她说:“这个基金真是雪中送炭。”
"在填补了空的空缺后,陈红江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陈说,这家小服装公司最关心的是自己。
此后,上海帮助巴拉奥民族服装连接缝纫机,电脑刺绣机和其他专业设备,并在机器维修,工艺和其他类型的工作培训。上海东华大学也多次派人去巴拉奥族服饰,帮助他们开发和设计佤族服饰,并将佤族元素融入到更多的使用场景中。佤族的服装现在做得很好。
“这里每个村庄的文化都不完全一样。根据生活场景的不同,服装也发生了变化。”说起他喜欢的佤族服饰,陈红江是个充满宝藏的地方。每当客人来到店里,她都愿意告诉他们佤族的材料和故事。
佤族以自然为家,崇尚浪漫,有许多美丽的传说。顾客们也津津有味地听着。“顾客被故事所吸引,他们会想买一些带有佤族元素的小商品带走。”陈红江说。目前,陈红江服装公司有50多名织锦女工。他们都在淡季工作,每个人每月至少能挣1000元的收入。
织布的佤族大姐们从来没有想到他们自己的“土布”还能这么时髦赚钱。在陈的眼里,帮助普通佤族姐姐过上好日子就显得尤为有意义。(季觉素)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6日,第13版)
(原标题:机场被修复成山区乡镇并出售给远方(扶贫故事))
编者:纪爱玲
标题:机场修进山乡 土布卖到远方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