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7字,读完约3分钟

在讨论建设文化名城时,文化遗产这个话题是不可回避的。

7月23日,“2019第二届世界文化城市论坛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继祥也参加了此次论坛,分享了博物馆建设的经验,并呼吁“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什么是好博物馆?

如果这个城市有一座连接现在和历史的桥梁,那它应该是一座博物馆。一个国家的文化在这里是无言的,一个城市的居民在这里接近传统。

因此,博物馆无疑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有机元素。

什么是好博物馆?对丹吉祥来说,他看重的不是建筑的外观,而是博物馆“留住人”的能力——“如果人们可以进去,他们就不想回家,回家后就会回来。这是一个好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以紫禁城为例。近年来,它已成为“网红”。它还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文化活动的增加,使人们更加“接近”文物。

过去,紫禁城只对30%的人开放,但在2014年超过了50%。今天,它已经开放到80%以上。许多从未开放过的古建筑都被设置成了展厅,而在仓库中“沉睡”的文物也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在此基础上,有越来越多的专项规划活动,如石渠宝坻特展、历代绿色山水画特展、紫荆城新年、今年初紫禁城首次夜间开放等,都受到了人们的热情关注。“以前每个人一进紫禁城都是直走”,但现在他们将被分流到东西两侧去看展览和风景,丹吉祥说。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观看和收集紫禁城的风景。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拍一组漂亮的照片放在网上让大家下载。去年紫荆花市下大雪的照片被张贴出来,阅读量达1250万册。”丹吉祥说。此外,紫禁城已经开发了十几款应用,从不出门就在展厅参观故宫博物院,到每天欣赏故宫文物,最后到最近在新紫禁城里的第一款手机游戏。紫禁城试图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让文物活下去,这是文物保护的责任."在谈到紫禁城的经历后,单继祥强调:“一个好的博物馆必须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举办丰富的展览,享受文化活动。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个博物馆的魅力,感受到它对我们生活的需求时,人们就会在闲暇时走进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文物保护需要公众参与

人们不仅需要博物馆,文物也需要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文物必须回归人们的生活."这是单继祥多年来的看法。文化遗产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值得关注。“只有当人们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时,他们才能认同保护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早年有一种声音说文物在仓库里更安全,但单继祥不断强调:“保护文物不是故宫文物工作者的专利,也不是一个部门、行业、系统的工作。这是所有人都应该参与的工作。”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在这个论坛上,他讲述了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初,当战争处于紧急状态时,紫禁城的工作人员将13491箱文物运往上海和南京。后来,文物又开始向西移动。经过几个波折,他们涉过山川,最后到达四川峨眉的乐山地区。又过了七年,四川的公众和紫禁城的工作人员避火保护了这些文物。到1947年,当文物运回南京清洗时,发现文物不少于13491箱。"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壮举和奇迹."丹吉祥说。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今天,故宫博物院是一个教育机构."单继祥在论坛上说:“我们成立了紫禁城学院,并在全国10个城市设立了紫禁城学院的10个分校,深入学校,面向社区服务。”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据了解,去年故宫有6万多项教育活动,使其成为教育活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这种教育活动是免费的。我们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钱。我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会对博物馆产生感情。”丹吉祥说。

标题: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文物要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之中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