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村文化广场的雕塑再现了当年渔民的生活
深圳河畔渔人新村全景
邓智标,1941年出生于广东东莞,现任深圳渔人村老村委会主任。1957年,他为在深圳钓鱼的父亲来到深圳。改革开放后,他带领渔民村成为中国第一个万元家庭村。
邓智标说:“在四五十年代,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整个渔民村的村民都是从东莞来到深圳河捕鱼的。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渔民村与深圳同步发展。从没有固定住所、船、房子的生活,到中国第一个万元村,然后每个家庭都有一栋小楼和别墅……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天翻地覆。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84年访问了渔民村,成为渔民村永远的光荣。”
下面是邓智标的口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发展的历史轨迹。
离开东莞去深圳钓鱼
最早的渔民群体来自新中国成立前的东莞,当时东莞是一个重要的渔业生产区,渔民众多。然而,尽管有许多渔民,许多渔民,由于渔民的压迫(一般指的是那些占据和租用渔船、渔网和其他捕鱼工具,或开设捕鱼企业剥削和压迫渔民的恶霸),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
后来,当一些东莞人路过罗湖桥时,他们发现那里有一条非常适合生活的深圳河。此外,当时深圳的人和渔民很少,所以东莞桥头镇的一群渔民顺东江等河流而下,最后留在渔民村附近的水域。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我父亲带着我的弟弟妹妹们和其他渔民一起从东莞划到了这里。我1941年出生在东莞桥头,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1957年,我离开祖父母,从东莞石龙坐火车来到深圳。
事实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们并不称它为“渔人村”,但起初它被称为“船头”,意思是船只停靠的码头。甚至我们也没有在这里定居,因为每个人都住在船上。例如,我们中的一些人在船上生活和吃饭。这条船不大,大约有两三平方米。
大约在1953年,政府在岸边为我们建了一间小屋,我们开始在岸上生活。大约在1962年,在我们正式在岸边定居之前,我们把茅草屋改成了平房。后来,大家都叫我们“渔民村”。渔民村最初有70多户,后来逐渐减少到30户,这就是中国第一个万元村后大家所说的“渔民村30户”的由来。
(编辑:刘琼)
标题:邓志标:特区里带出全国首个万元户村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