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54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自从1980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录取后,他一直坚持从事科学研究。除了做好科研工作,张旭还想做好科普工作。我自己的脑神经基础研究很难理解,我只能告诉别人,“我研究‘疼痛’。”

张旭:与“痛”较劲35年

癌症患者的痛苦将永远被铭记

脑组织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具有感觉刺激的功能,四肢感觉冷、热、痛和痒,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神经元传递的。关注“疼痛”始于张旭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时。一位患者的神经被肿瘤侵犯,根本无法手术治疗,张旭对此印象深刻。然而,这种可怕的痛苦使病人在病床上虚弱地呻吟,注射吗啡这种镇痛剂也不能减轻他的痛苦。毕竟,医疗手段没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找出人们感到疼痛的机制,从根本上着手,制造治疗疾病的药物,减轻疼痛。”

张旭:与“痛”较劲35年

像猫头鹰一样,它可以使用大脑和大脑

1990年,张旭进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每天,她几乎一大早就进入实验室,深夜回到宿舍。瑞典位于高纬度地区,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黑暗。张旭最喜欢的是《仲夏夜》。在一大早完成了他的科学研究之后,他独自走回到他的宿舍,穿过了一座反对日出的长桥。在这种情况下,张旭用一半的大脑认真思考科学研究的进展,用一半的大脑对待自己的艺术梦想——欣赏美丽的图画。

张旭:与“痛”较劲35年

2009年,张旭出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每年仍要求取得新的成绩。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10篇论文。中国科学院上海跨学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文军表示,如果面对高新技术的应用领域,高产是常见的,而张旭在做基础研究,所以不容易出论文。

张旭:与“痛”较劲35年

"每次见到他,我要么写一篇论文,要么翻翻文献。"张文军说。张旭白天经常有行政事务。清晨和傍晚之后是他献身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其余的时间必须抓住时机。久而久之,张文军掌握了法律,而张旭每天早上八点都会呆在实验室里;晚上,张旭的实验室也是灯火通明。想找他,这两次去,一抓一准。在张文军眼里,张旭就像一只猫头鹰,有时他能“两个大脑都用上”。每分钟,他的大脑至少有一半在做科学研究。

张旭:与“痛”较劲35年


(编辑:刘琼)

标题:张旭:与“痛”较劲35年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