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工作一丝不苟。(数据)
"工匠们,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想办法把工作做好."这是四方有限公司高级钳工宁经常谈到的。
宁是国内第一个从事高速列车转向架“定位臂”打磨的人,精度小至0.05毫米,比头发还细;他创造了10年没有次品的记录。他和他的团队研磨的产品被安装在800多辆高速电动车上,行驶超过10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000多圈。
“定位手臂”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宁说,如果把高速列车比作长跑运动员,那么转向架就是它的“腿”,而“定位臂”就是构架和转向架上车轮之间的接触部分,相当于人的“脚踝”。
研磨这东西有多难?当高速动车组的速度超过200公里/小时时,“定位臂”的接触面应承受相当于20-30吨的冲击力。根据要求,必须保证定位臂与轮对节点之间75%以上的接触面间隙小于0.05毫米,否则会影响行车安全。“定位臂”的接触面小于10平方厘米,手工磨削是保证接触面间隙精度的唯一可行方法。
但困难在于机器粗加工后,“定位臂”上留给手工磨削的空空间只有0.05 mm左右,如果磨削量少,精度达不到标准,如果磨削量多,成本超过10万元的机架将报废。多磨少磨都是难题,“定位臂”已成为困扰转向架制造的难题。
宁·詹韵自告奋勇挑战这项极其困难的研磨技术。"如果你是党员,你应该带头克服这个问题."宁詹韵说道。接受任务后,他跟着魔法走了,一周都没睡好。也就是本周,他掌握了外国技术工人需要掌握几个月的技术,成为中国第一个研磨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的人,被同事们称为“鼻祖”。
这与宁扎实的基本功有关。“工匠们,你们手中必须有‘独特的技能’。你怎么能不练习呢?”宁詹韵说道。除了在公司努力学习之外,他还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基地——他在家里设立了一个“小作坊”,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工具。他在网上和硬件市场自费购买这些东西,只是为了练习他的手艺。
转向架的修理加工零件容易损坏,修理难度大,成本高,这是业内公认的问题。宁詹韵思索了一下,将自己的磨削技术和焊接技术结合起来,看看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最高修复精度可达0.01毫米,可有效修复加工零件。这就是他独立发明的“表面缺陷的焊接修复方法”。自此,宁发明了电动车组排气消声器,电动车组穿线引线工装,电动车组定位臂穿线引线定位工装...这些发明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近300万元。
凭借他独特的技能,他没有隐瞒任何事情。宁·詹韵无私地把他的经验传授给他的同事们。如今,他的学徒是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包括一名高级技师、两名技师、五名高级工人和两名中级工人。
有时,同事和妻子认为他在工作中有点偏执和疯狂,但正是这种技术上的卓越和一丝不苟使他成为高铁打磨技术的“顶尖领导者”,确保了高速列车的安全。(潘军强)
编者:刘琼
标题:宁允展:毫厘之间见“匠心”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