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学习的魏思豪正在杭州图书馆看报。
“垃圾收集者”魏思豪回来晚了。
1月5日,一群“为普通校友塑造雕像”的朋友
他的名字叫魏思豪,是杭州的一名退休教师。他的名字是“拾荒者老人”。他每月的退休金超过5000元,但他一直在杭州拖着麻袋捡垃圾;他的名字,也被称为爱读书的“流浪汉”,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他的名字,也叫“魏”,是用来捐钱帮助学生的,甚至他的女儿都不知道,直到他身后的文物被翻了...2015年11月18日,魏思豪在过马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12月13日,他在获救后死亡。
然而,就在老人去世后的20多天,老人的故事又被传开了,因为钱江晚报、杭州市宣传委员会、“浙江大学微鲁班”等社会组织主动为他竖立了一座雕像。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中,匆匆忙忙的人,就像找到了金子一样,加入了借调的行列。恒诚的网络空屋,因为这个共同的愿望,瞬间变得温馨而深情。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当魏思豪老人拿着垃圾袋坐在图书馆看书的照片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时,许多人被遗弃的精神世界似乎被拾起来,变得丰富多彩。
“有些人死了,但他们还活着。”“鲁班奖征集令”发起人之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大一新生孟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造像活动,把老年人的善意和社会责任传递给自己和更多的人。
雕像支持者:
“精神世界不能被遗弃,我们必须一起守护它”
“12月,杭州很冷,非常冷,但是有一个老人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了温暖。他没有深厚的家庭背景,没有丰富的资产,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不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伟大的老人……”
从1月4日晚至今,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篇名为《鲁班奖征婚令》的文章深深打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大一新生孟河(音译)表示,这条新闻从1月3日晚公开发布的“浙江大学微博”开始,到5日下午5点才结束。该书的阅读量超过410万次,好评超过13万次,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
“浙江大学微鲁班”从何而来?学生们为什么发布这条新闻?1月5日,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据了解,“浙江大学微鲁班”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卢柏祥先生领导的学生团体的别称。大约三年前,为了方便学生交流,鲁先生的一个学生创建了“浙江大学微鲁班”公共账户,并定期在每周日晚发表文章,交流学习经验、生活感悟等信息。
孟河说,他们对魏思豪老人的关注始于杭州一些主流媒体对老人去世后的宣传报道。在这些报道中,他们了解到这位老人毕业于杭州大学,而且由于杭州大学后来并入浙江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老人也是他们的校友,他们希望通过交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哥哥。
“我一直认为,要学习管理,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平时的学习中,鲁先生总是教导我们要善良、慷慨和对社会负责。因此,我们也是基于这个原则,希望把长者的善意和社会责任,传递给我们自己和更多人。”孟河说过。
至于为什么在老人去世后这么多天才发布这个消息,孟河说他们后来注意到了这个消息,而且学期末的任务很重,所以直到这个周日晚上,也就是3号晚上,他们才有精力做好这个消息的发布工作。然而,他们突然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这是他们意想不到的。
争议,集中在这篇文章,魏思豪的老人的生活细节的一部分。许多信息提供者出于不同的目的,质疑“浙江大学微鲁班”的初衷,甚至质疑能否在浙江大学图书馆门口竖立一尊雕像。但面对争议,人们再次表现出强烈的判断:无论如何,这个老人足以让我们尊敬和铭记;他的精神足以让我们传承下去。
孟河说,1月5日晚或1月6日晚,他们将发表声明,一方面解释“浙江大学微鲁班”的由来,另一方面感谢这么多人关注这个故事和魏思豪老人的故事,帮助他们一起传递积极的能量。
编者:王瑞静
标题:一位“拾荒老人”感动一座城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