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0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2018年年报季接近尾声,许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已经浮出水面。

目前,中国已有23家注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其中10家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找到自己的业绩。这些公司已经披露了他们的业绩,其中包括相当具有行业代表性的head和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总利润超过40亿元人民币,其中两家继续跻身10亿元净利润俱乐部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受成本上升和资本约束的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龙头——吉藏消费金融、兆联金融和即时金融的业绩增长大幅放缓。在中小企业中,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已经成为行业中的黑马;华融的消费金融净利润降幅最大。受资本约束、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苏宁消费金融和中行消费金融净利润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总公司增长放缓

数据显示,吉藏消费金融、兆联消费金融和即时消费金融已稳坐行业第一梯队。其中,Gitzo仍是行业内唯一一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其在特许消费金融净利润中重新占据榜首。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吉藏财务年报显示,2018年经营收入为185亿元,同比增长40.59%;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39.56%。2017年,吉藏金融净利润为10.22亿元,低于兆联金融(11.89亿元)和中国银行消费金融(13.75亿元)。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中国联通(港股00762)年报显示,2018年兆联金融实现营业收入69.56亿元,同比增长67.10%;净利润12.53亿元,同比增长5.37%。

根据重庆百货公司的年报,2018年,速财实现营业收入82.39亿元,同比增长76.51%,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38.6%。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与2017年净利润增长率相比,兆联金融和即时金融的净利润增长率大幅放缓。2017年,兆联金融和速融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高达266.97%和8792%。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兆联金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18年利润增长放缓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成本(资本成本、客户获取成本等)的大幅增加。)带来的变化。

此外,上述人士表示,赵廉金融把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放在首位,但客户覆盖面越广,风险成本越高,而公司的始终保持行业相对较低的定价,其利润空收窄,导致利润增长放缓。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主要消费类金融机构的业绩基数一直在增长,整体利润增速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但一些基数较小的消费类金融机构仍在快速增长。”中国邮政消费金融总经理于洪勇告诉记者。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两家公司变成了黑马

由于不同的股东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的绩效也大相径庭。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的发展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已经成为行业中的生力军。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增长率在披露的公司中排名第一。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为10.49亿元和1.68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313%和250%。

“在过去几年中,海尔的消费金融一直在加速发展,尤其是在金融技术和客户培育方面。前几年的种植显示去年的结果。”一位来自一家行业特许消费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中国邮政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仅次于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227.73%;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99%。

对于业绩的大幅增长,中国邮政消费金融总经理俞洪勇解释说,公司坚持“强技术+重风险控制+优质服务”,利用金融技术赋权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服务的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拓展新的消费场景,进一步下沉客户基础,大幅提升客户数量和水平。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与此同时,《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一些成立时间较短的消费金融公司也表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

根据股东神舟UCAR发布的年度报告,2018年,幸福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升至1.41亿元,净亏损缩至1327.54万元。2017年,幸福消费金融净亏损3630.44万元。

长沙银行披露的年报还显示,2017年,由长沙银行和58个城市发起的尹畅胡巴消费金融公司扭亏为盈,2018年营业收入1.07亿元,净利润1106万元。

此前,长沙银行董事长朱玉国在银行绩效会议上表示,“尹畅胡巴消费金融是银行系统中盈利最快的消费金融。截至2018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为30.61亿元,预计今年总资产将达到100亿元。”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

88%的大幅下降

去年,由于控股股东中国华融(港股02799)卷入莱风波,华融的消费金融业绩也大幅下滑,成为上述10家公司中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公司。

华融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持有华融资产管理公司55%的股份。根据华融资产年报披露的信息,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华融消费金融业务总收入分别为9010万元、7.66亿元和12.01亿元,税前利润分别为-3680万元、1.28亿元和1680万元。这意味着2018年华融消费金融的利润低于1亿元,同比下降88%。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与此同时,苏宁消费金融和中国银行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在2018年也出现下降。

数据显示,苏宁消费金融全年营业收入为7.42亿元,比2017年增长93%;净利润为4532.1万英镑,同比下降79%。

苏宁消费金融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监管机构和股东的要求,公司继续深化自身消费情景,加大对现有情景的渗透力度。但公司严格执行了内含利率,因此收入大幅增加,净利润没有相应增加。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此外,中国银行消费金融的表现也有所下降。根据中国银行消费金融股东陆家嘴披露的数据,该公司2018年实现净利润5.6亿元,较2017年下降59.27%。

据中行消费金融相关人士介绍,2018年,由于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公司的业务规模和营业收入受到限制,资本成本和其他费用增加,导致业绩波动。

南方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告诉记者,去年,去杠杆化和风险降低以及银行间业务收缩导致融资成本上升;支付渠道的成本在2018年也大幅上升;与此同时,互联网商业价值的加速实现导致通过排水系统获得客户的成本上升。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消费金融公司受制于资本。业务发展过快后,资本可能跟不上。资本杠杆突破10.5倍后,需要按照监管要求增资,但增资过程较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快速发展。”中国邮政消费金融总经理于洪勇说。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据记者了解,中国银行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为8.89亿元,远远落后于吉藏金融、兆联金融、即时金融等消费金融龙头企业。目前,相关股东正在为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实施高达35亿元的增资计划,以解决资本约束的困境。

标题: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成本上升是主因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