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丈夫潜心研究了35年,带领团队开发水稻保护性栽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多项奖励;丈夫因公殉职后,她献身于丈夫未完成的事业;她在黑龙江垦区引进和示范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累计经济效益5亿元。
郑桂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农垦总局水稻学科带头人。
寻找领域中的主题
过去的北大荒现在变成了北大荒仓库,在它的后面有无数沉默的奉献者。郑桂平和她的丈夫李劲锋是其中的佼佼者。
20世纪80年代中期,黑龙江垦区大规模发展水稻生产。虽然农垦大学是垦区重要的科研基地,但当时学校的水稻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农业种植专业的李劲锋主动承担了学校水稻研究的重任。
起初,郑桂平只在实验中协助丈夫。后来,这项工作成了两个人的合作。学生和同事称他们为“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和工作中的最佳伙伴”。郑桂平擅长在田间发现问题。为了解决盐碱地水稻种植问题,郑桂平带领团队培育出两个耐盐碱水稻品种,并获得盐碱地改良剂发明专利,对盐碱地水稻的发展和种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垦区水稻高产创建工程的首席专家,她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在田间和试验基地,并深入农村进行技术指导、产量测定和验收。有一次,一阵大风把瘦弱的郑桂平吹到了地上,她的鞋子和裤子都湿透了。尽管她已经有50多岁了,在风中瑟瑟发抖,但她坚持要读完这片土地的其余部分,当她回到家时,已经是清晨了。同行业的研究生赵阳(音译)仍然记得当时导师说过的话:“风一吹,它就会干涸,看地面很重要。”
走出去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困难,也向农民学习了经验。2008年,她去了招远农场,那里的稻田是盐碱地,还碱情况严重。酸与土壤混合的传统方法不适合大规模实施。当地农民研究发现,出土表面铺有沙子和孤立的碱层,效果极佳。郑桂平兴奋地把这个方法传给了水稻中心的同事。
继续写她丈夫未完成的事业
35年来,坚持做好一件事,动力来自对稻田的爱和对丈夫的爱。
“垦鉴稻10号:七星农场亩产715.9公斤,茶阳农场亩产823公斤……”这是2006年国家北方超级稻专家组对垦鉴稻10号进行抽查的结果。按照国家标准,我国北方超级稻亩产650公斤,垦鉴稻10号符合标准。当好消息传来时,垦鉴稻10号的饲养员李劲锋再也没有听到过这个消息。2006年8月,他在从农场研究基地返回学校的路上不幸死于车祸。他只有45岁。
虽然已经13年了,但每一次记忆都会加深郑桂平的痛苦。
据农垦大学的老师说,2006年,李劲锋和村民们种了一片试验田。给丁荣印象最深的是,李劲锋每天早上3点钟去田里看秧苗。不劳无获,平均亩产680公斤,水稻产量80%。与其他品种相比,亩产量增加了近120元。
由于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农垦大学的水稻研究正在蓬勃发展。他们培育的四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在垦区广泛推广,一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完成,其中“水稻保护性耕作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及配套设备的开发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的车祸使郑桂平突然失去了生活和事业上的亲密伴侣,但她并没有沉浸在痛苦中。她觉得对丈夫来说,最好的怀念是把他未完成的事业做得更好。
郑桂平的助手李宏宇介绍说,李劲锋主要从事栽培、水稻育种和新品种推广,而郑桂平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研究。李劲锋离开后,郑桂平承担了所有这些任务,不仅在学校开展水稻研究,而且在垦区开展研究和技术服务。
即使在她丈夫去世的那天,郑桂平仍然在地里忙碌着。在她看来,和赖斯在一起是对她丈夫最好的纪念。微风使稻浪沙沙作响,这是告诉和错过...
受过教育的学生很受欢迎
郑桂平夫妇对北大荒的热爱和对稻田的迷恋深深地感染了他们的学生。
一些年轻的大学生不愿意选择农学,因为他们认为农学太苦,没有出路。李劲锋理解学生的想法,但他绝不会允许他们看不起农学。他没有向学生灌输硬道理,而是通过实践树立了榜样。在实验场,他是第一个赤脚下水的人,踩着池塘的山脊,喷洒农药和化肥,什么都先做。秋天收割时,他和学生们竞争。
像她丈夫一样,郑桂平经常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言行会在学生的生活中留下许多印记。”每到农忙季节,郑桂平就带着老师和学生去地里干活。在实验场,乍一看,所有努力工作的人都分不清谁是学生,谁是老师。当她毕业时,她指导的学生成了农场竞争的目标。“郑桂平的学生”成为她30多年来教书育人的最好肯定。
郑桂平给记者们最深的印象是,当她谈到大米时,她说了很多。但是说到荣誉和成就,她似乎是一个不同的人。“很多人比我做得更好,取得了很多成就。我只是做我喜欢的。”。
离退休还有半年多的时间。郑桂平还没有决定是否接受学院的挽留,继续接手球队。“因为我必须看看我的身体是否允许。但如果农民有困难,我会尽力帮助他们。”(王碧雪)
人民日报(2019年8月21日07版)
编者:纪爱玲
标题:35年,守望那片稻田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