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们村里到处都是红景天,非常漂亮,但是现在这一幕已经过去了。我们当地人很难使用红景天。”面对野生红景天的短缺,西藏自治区桑日县罗村村民白马曲宗的话语流露出遗憾。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红景天被认为是治疗高原病的良药,已成为游客进入西藏的“标准”。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的不断升温,市场对红景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016年,上海顺药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药”)启动了《中药保护行动——红景天种植计划》,与西藏当地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红景天的研究、示范、选种、栽培和试种,并将红景天种植与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描绘出红景天公益性扶贫的新图景。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因地制宜

探索生态扶贫的新途径

9月20日,“大国征服,赢2020”精准扶贫论坛在深圳拉开帷幕,论坛上出现了推荐种植红景天帮助西藏脱贫的项目。

据报道,早在2014年,宜本草就决定与西藏农科院合作,共同开展红景天的人工种植项目,西藏农科院1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红景天的种植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测试和验证,终于找到了四川和西藏最正宗的红景天,最终确定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原山区是红景天最适合生长的地方。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2016年,宜本草捐赠500万元成立上海宜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弘扬中草药文化,重点培育和保护珍稀植物;同年5月,在西藏山南桑日县罗村建立了第一个适合中药材种植的红景天种植基地,一期共种植红景天种苗3万株。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面对人工种植的反复尝试和失败,宜本草创始人兼董事长冯帅说:“不,5年,10年;不是10年,而是20年,红景天的人工种植一定要成功,这给科研团队和当地村民带来了很大的鼓舞。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2018年5月,宜本草在山南市乃东区锁竹乡建立了第二个红景天种植基地,并第三次种植了15000株红景天植物。索珠乡基地的建成标志着红景天大规模种植的重要一步。通过积累不同环境下的田间种植经验,探索规范化的人工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正宗红景天的成活率。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同时,在所珠乡基地,宜药建立了红景天种植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帮助他们更好地改善生活,巩固扶贫成果。

仅在几年时间里,西藏就种植了8万株红景天植物。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放弃了外出打工,选择回家到基地里种地,这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

同时采取多种措施

打一场精准的扶贫组合拳

在此次精准扶贫论坛上,适宜本草常务副董事长、总裁严明表示:“实践证明,红景天种植公益项目是一个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项目。对大自然来说,人工种植技术使红景天在西藏重新开花;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基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企业来说,适宜的中药材已经获得了可追溯的道地药材。这种从公益到销售的良性循环导致了一种可持续的公益生态扶贫模式。”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红景天种植基地的建立是可持续公益模式扶贫的缩影。作为东部地区的企业,宜药药业一直不遗余力地为西部贫困地区的贫困作斗争。

扶贫和发展取决于精确性。为了把“精确”一词付诸实践,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人口。

“雪域太阳能供电计划”是由相关公益基金会开展的定向筹资活动,可为罗村48户家庭提供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当地用电问题。

2018年5月,适宜公益基金会与山南桑日县医院合作,在罗村开展了“送医生到村”的精准扶贫项目,基金会从县医院购买了4.5万多元的药品。不仅要宣传村民,还要设立门诊区,如儿科、内科、妇科、耳鼻喉科、外科等。,认真接待每一位村民,回答他们的各种病人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病情开药,从而指导用药方法。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据《适宜本草》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西藏种植红景天是一项“百企扶百村”的精准扶贫行动。下一步,宜本草将与更多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探索红景天种植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细节,实现红景天的人工种植,并加以推广。同时,我们将通过工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帮助西藏同胞改善生活,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5日,第13版)

编者:耿培

标题:绘就生态扶贫那一抹“高原红”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