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来自10个省市的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已经全部完成了派驻工作。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7年各省(区、市)实施“水十条”的评估结果和中国产业集群水污染防治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频繁开展环境保护检查,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联合防控协调机制和立体多维监管体系逐步建立。业内专家认为,严格监管和适当执法将规范和改善市场环境,环保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
联合防控机制逐步建立
根据“水十条”的要求,生态环境部会同自然部和水利部对2017年各省(区、市)实施“水十条”的情况进行了评估。考核内容包括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其中,完成水环境质量目标是一个硬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水污染防治领域第一次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宣布对“十大水条款”进行评估。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防治机制更加完善。
最近,随着北方供暖季节的临近,应对重污染天气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斌表示,预计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和魏奋平原的气温将会更高,降水将会减少,冬季季风强度将会减弱,不利于空冷空气向南扩散,空气污染的扩散条件将偏离去年冬季。
由于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钢铁、火电、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的高密度集聚区,秋冬季该地区空气污染严重。自11月初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天气。在区域协调防控机制下,河北、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相继启动了应急控制和核查工作,并制定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作战计划”。为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高排放行业的调峰生产一般被认为是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
在长三角地区,今年6月以来,该地区三省一市发挥了平台合作机制的作用,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气水环境的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以来,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外,魏奋平原也被列入重污染天气防治重点地区之一。陕西和山西的11个省也建立了联合防控机制来应对严重污染的天气。
在污染防治方面,不仅该地区不同城市相互合作,而且不同主管部门也在加强合作。10月下旬,生态环境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起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是对36个城市进行专项检查。11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相关措施,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
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围绕污染防治打一场硬仗,努力弥补生态环境、能源、农业和农村的不足。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的支持力度。在农业和农村地区,要大力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例,由于我国农业总量大、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历史欠账多,农业和农村地区大气、水、土壤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如何促进三大领域的协调防控已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共同考验。
10月初,记者在重庆市荣昌区采访了解到,以荣昌猪闻名的生猪养殖是当地的特色产业。然而,由此产生的粪便也成为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问题。为此,当地政府通过实践探索了“猪-沼气-其他经济作物”的循环模式。
重庆宝市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鲍传斌告诉记者,通过在丘陵地带的高处建设养猪场,粪便水经过沼气池发酵后,自然从管道流到坡下的麻竹林地。“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水土的非点源污染,而且形成了有机循环的农业养殖模式”。
据报道,当地的“种养结合”模式已得到广泛推广。全区约30%的农家肥经发酵处理后通过管网返回土壤和森林,其余直接作为有机肥供农民使用,农家肥处理率达95%以上。
除源头防治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从未放松对污染防治三大领域末端环节的防治。近日,记者了解到,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下属的石人沟铁矿因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改造工程不合格,未能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验收。
为了与污染做一场硬仗,河北省今年一直在大力推进钢铁等行业的超低排放转型。在头八个月,该省钢铁行业的168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中,95个项目已经完成;45个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中,39个项目已经完成;燃煤发电行业在建的深度处理项目有42个,已完成4个。所有这些项目完成后,可减少12万多吨颗粒物、18万吨二氧化硫和20万吨氮氧化物。
环保产业的发展焕发了新的活力
截至11月6日,五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检查组分别完成了山西、辽宁、吉林三省检查人员的“回顾”工作。据悉,此次“回顾”主要是针对七大标志性战役等重点污染防治领域。
今年以来,环保监察工作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领域不断开展,以保卫战争。特别是《大气十条》、《水十条》实施后,2018年8月颁布、2019年正式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将进一步完善土壤修复监管体系。
高能时代修复公司总经理魏莉表示,随着国家宏观和产业政策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日益重视,市场需求将迅速释放,土壤修复的规模将迎来空空间的巨大发展。目前,土壤修复的市场环境正在改善,已经进入政策、法规和标准驱动的产业生态。
近年来,在大气、水、土壤等领域污染防治具体措施和政策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环保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2017年全国环保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7.4%。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约为6690亿元,同比增长约18%。
“随着绿色发展和污染防治的不断深入,中国环保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王晋南表示,为抗击污染,将迅速释放并逐步扩大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和严格的监督执法将极大地规范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此外,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税收、价格等政策和制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将充分释放产业发展的活力。(记者高伟)
编辑:陈亚男
标题: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同步发力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