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山峰、蜿蜒的河流、美丽的生态、多彩的风俗……初冬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带父母去巴马”正成为越来越多健康游客的向往。
作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近年来,保健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巴马带来了促进扶贫的机遇。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最能造福民生。”河池市委常委、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军表示,巴马积极推进全球旅游,将全县贫困人口纳入全球旅游发展范围。在贫困人口聚集的东山和西山两镇,计划建设民族风情旅游区、红色旅游景区和生态旅游景区;在潘阳河流域的村庄,计划发展健康和保健产业,如农家旅馆、休闲和保健以及农家音乐。
“一个富裕的家庭并不富裕,每个人都是富裕的。”在巴马长寿文化的发祥地&那陶乡村,外出经商致富的邓兄弟回到村里,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新农村。
“巴马神奇的长寿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来了。”邓兄弟告诉记者,只有核心景区的农家旅馆每天接待100多名游客,经营农户每年轻松增加收入1万元。
“景区+能人+农民”,邓兄弟带领村民共同开发,招收8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51人,平均年收入2万多元。还有40名村民购买土地股份,2017年每个家庭获得6万元的股息,只有一个人在景区工作领取工资。
巴马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原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领导下,农村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了食用菌和生态养殖等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合作社将按照贷款投入合作社运营资金的8%的比例支付保证分红,使贫困户成为股东。
甲川乡白马村波那屯通过床位管理承包、劳务服务、专业销售、土地流转等渠道,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新途径。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元。浦那屯被评为广西休闲农业十大名村、中国特色村和广西四星级旅游区。“我以前住在一个旧砖房里,现在我住在一个漂亮的建筑里,开始了一个农舍,我的生活蒸蒸日上。”村民黄永恒说。
旅游扶贫将扶贫的“输血”转变为“造血”,带动了巴马城镇建设特色农家旅馆,许多贫困家庭吃了“旅游餐”,实现了“在家就业”。巴马利用这一形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含金量”和“绿色量”的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旅游”脱贫。
绿色是巴马的背景色,生态、空天然气和天然水是巴马的生命巴马瑶族自治县县长兰海州说。结合实际,巴马着力发展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扶贫格局,深入探索旅游驱动型扶贫模式,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绿色产业”。
"巴马给了我一滴水,我也给了巴马一个世界."八年前,一位来到巴马的企业家说了这样一句话,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公司生产的矿泉水销售额近年来从100多万元增加到3亿多元,并出口到各个国家。如今,在巴马,仅饮用水就有五个广西著名商标,四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
巴马到处都有独特的风景和宝藏。从天然饮用水到山茶油,从香猪到大麻……巴马以长寿加工业为重点,突出发展生态产业,以长寿健康产业为主导,发展绿色gdp,推动产业逐步转型升级。
“巴马坚定地坚持环境保护的红线,宁愿缓慢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坚持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王军说,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意味着不断提高巴马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发展得越好,巴马的发展就越有希望。(记者周世兴、李正毅)
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9日02版)
编者:纪爱玲
标题:好山水成巴马群众致富“长流水”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