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山上没有草."它曾一度成为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生态状况的写照。改革开放40年来,几代青海人努力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美丽青海的绿色价值。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再次开花结果;三江源、青海湖、湟水流域、祁连山保护等重大工程相继实施;全省林业工作进入了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高原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文明的新阶段...
对青海来说,生态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是最大的发展。
这已成为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林业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考察青海时,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改革方法和法律手段,不断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建设。青海林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谱写了一部壮丽的绿色史诗。
新成就-
青山即将滴下,碧水荡漾。在仲夏,当你在夏日之都的时候,无论你是漫步在中心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在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上行驶,还是呆在乡村小镇上,环顾四周,绿色总是主要的颜色。
这是青海人民世世代代追求的绿色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青海省积极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治荒漠化、在湟水流域种植百万亩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2012年以来,青海林业投资达到168亿元,是2007-2011年的2.68倍,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34亿元,是2007-2011年的2.37倍。完成造林1136.9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5.23%提高到6.3%。中国东部(西宁和海东)的森林覆盖率为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西宁南北两山坚持造林28年,完成造林3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2%提高到79%。西宁成为中国西北第一个省会国家森林。
1300个“绿色村庄”已经建成。高标准造林规模升级,完成大苗造林173万亩,建成东部城市100英里绿色景观廊道和城镇周边景观林。各族人民实际上感觉到群山正在变绿,城镇和村庄更加美丽。
进一步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三江源湿地面积从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再现了数千个湖泊的美丽风光。全省湿地面积已达1.22亿亩,居全国首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体系得到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祁连山国家公园系统试点方案已经通过。大规模推进防沙治沙工程,建成8个保护区,总面积807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54万亩,平均每年减少沙化土地17.1万亩。全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双下降”,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地区荒漠化程度逐年下降,共和盆地和青海湖周边地区实现了绿色进沙退的逆转。
新的步骤-
目前,青海郁郁葱葱。青海省有5517万亩天然林和7441.4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但仍需继续管理。全省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国家要求。
青海依托11个自然保护区,编织了密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将全省30.2%的土地纳入严格保护范围。全省85%的野生动物种群迅速恢复,藏羚羊、野牦牛、雪豹、藏野驴、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藏羚羊从20世纪90年代的3万多只恢复到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2000多只。雪豹经常出没在三江源,几十年未见的雪豹在玉树出现过多次。
2012年以来,全省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8087起,林业刑事案件303起,依法惩处犯罪分子17385人。自2016年全省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启动以来,重点保护自然保护区、重点林区、森林湿地荒漠公园、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组织开展拉网调查,清理突出问题,建立台帐,限期整改。严格责任追究,依法查处157起自然保护行政案件、26起刑事案件和31次约谈,包括对州县政府、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的约谈。
新发展-
青海东部的沙棘、西部的枸杞、南部的藏茶和河湟的杂果具有鲜明的产业布局特征。目前,全省已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362.6万亩,枸杞出口量达到900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林产品出口量。
积极发展生态。2012年以来,青海省新建湿地公园18个,国家湿地公园19个,面积487.65万亩。有23个森林公园,面积817万亩。依托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生态旅游已成为该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大力培育种苗产业。全省已建成各类苗圃2545个,总面积16.3万亩,年产苗木11.13亿株,年收入10多亿元,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突出汉藏药材种植,扶持西宁、海东、海北门源县近万名农牧民,种植汉藏药材6.2万亩。全省中药材和藏药种植面积已达16.4万亩,平均每亩纯收入2800多元。
在加快林业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青海省加大了森工市场主体特别是深加工企业和新的林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新培育了3家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拥有1018个农牧民林业合作社和61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包括枸杞、沙棘等41家深加工企业。
积极实施生态精准扶贫工程。全省共设立公益林、天然林和湿地管护公益性岗位8.8万个,通过管护补贴和退耕还林直接向农牧民发放资金49.3亿元。自2015年以来,在已建卡的贫困家庭中设立了12381个生态公益管理和保护站,当年已使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新的未来-
当前和今后,青海林业将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期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四个脚踏实地”的重大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着力加快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扎实推进“山水、林草、湖泊”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完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要努力搞好土地绿化,提高质量,综合治理重点生态区,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培育和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做出更大贡献。
实施土地绿化提速行动。按照每年400万亩的造林规模,认真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土地绿化,重点增加森林面积。依托三江源和祁连山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维护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加快森林城市和美丽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突出河湟地区高速公路、两山等重点区域的绿化,建设绿色走廊,形成点、线、面一体化、生态、景观、经济林一体化的全省土地绿化新格局。
重点推进重点林业项目。围绕“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突出“五大生态板块”,统筹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湟水河流域百万亩造林、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青海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扎陵湖-鄂陵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大林业工程。
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充分挖掘高原特色林业产业潜力,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种苗繁育、汉藏药材、特色杂果、林下种植、林家乐等特色林业产业,努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枸杞、沙棘、藏茶、汉藏药材生产基地和高原生态旅游、森林保健等生态旅游基地,确保“十三五”末全省林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同时,紧密结合生态扶贫,努力扩大森林湿地生态管理和保护公益性岗位覆盖面,实现生态美、产业强、人富双赢。
依法加大森林管理力度。统筹推进“一管两防三保”工作,严格保护绿色资源存量。严格审批林地征用和占用,严格遵守林地生态红线。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制,提高卫星、网络和无人机技术水平,加大生物和工程综合防治力度,确保全省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率超过98%。全面加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网络,稳步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和湿地公园建设。
激发林业发展的新动能。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创新造林绿化机制的一揽子政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跟进、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成立林业投资公司。推进国有林场整体改革方案实施,深化公益林生态补偿与天然林保护责任和效果挂钩绩效管理。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我们将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评估、高原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林业碳汇国际贸易、野生动物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用外力推动林业生态保护建设。
编辑:计然
标题:书写在高原的一部绿色史诗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502.html